古龙小传

 




  一
  古龙,姓熊,名耀华。祖籍江西,1937 年生于香港。他十三岁随父母定居台湾。因父母离异,少年时代的古龙居住在清静古朴的台北市郊瑞芳镇。他肄业于台湾著名学府淡江英专。他上学时手不释卷,但看的却是“闲书”。他特别爱读欧美小说,这也许为他以后创作武侠小说借鉴西洋笔法,打下了基础。
  大学肄业后,许多同学都投身于教育界,但古龙却薄教书匠而不为。他少年时就极有个性,颇有反叛性格,他不急于寻找工作而回到乡镇读读书,写写稿,过着陶渊明一般隐士的淡泊生活。
  古龙毕业后不谋差事,并不是说古龙是一个懒散的人,因为他把致力于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一个目标。古龙早在十一二岁时就开始写小说。他第一次正式拿稿费的小说是一篇“文艺小品”,题名是《从北国到南国》,发表在吴恺云主编的《晨光》杂志上(分两期刊载)。当时古龙年仅十九岁。古龙开始写小说,也写散文,写的散文很美,都是纯文学作品,以写爱情为主,但他在纯文学的圈子里转了几年,并没有名气。后来古龙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写武侠小说。
  他的武侠小说中,写男女之情达到了维妙维肖的境界,这恐怕与他早年多写爱情作品有关。
  古龙真正致力于写武侠小说,是在60 年代初,也就是在他二十三四岁时。
  当时港台武侠小说家已成气候,由于武侠小说拥有众多读者,写武侠小说的作家多达百人,古龙却凭着他那个硕大的脑袋,后来居上,写出了一系列情节动人的武侠小说。他早期创作的有《苍穹神剑》、《湘妃剑》、《孤星传》、《失魂引》、《月异星邪》、《游侠录》、《剑毒梅香》、《剑客行》、《残金缺玉》等。应该看到,这些武侠小说在艺术上不够成熟,情节很落俗套,语言也欠老练,这类武侠小说只能属于三流水平。到了60 年代中期,古龙才写出《大旗英雄传》(又名《铁血大旗》)、《绝代双骄》,这两部作品标志着古龙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他遂与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被并称为当时四大武侠小说家。
  但这时的古龙,还是一个一般的流行小说作家,他的作品虽然拥有大量读者,但他在作品中给予读者的东西大多经不起时间考验,缺少深刻的内涵。因为这个原因,古龙不仅在文学界没有地位,而且对自己也不满意。有一次,古龙在社交场合中露面,他的一位搞文艺的朋友突然对古龙说:“我从来没有看过武侠小说,几时送一本你认为最得意的给我,让我看看武侠小说里究竟是些什么。”
  还有一位少女,当她知道古龙是作家,便问他写过什么。古龙坦白地说:“我写的是武侠小说。”那少女听了,眼睛里那种兴奋而美丽的神采突然消失了,她喃喃地说:“我从来不看武侠小说,因为看不懂。”这两件事,对古龙有很大的触动与刺激。他静下来想了很久,为什么搞文艺的看不起武侠小说?难道武侠小说真的不登大雅之堂吗?为什么女孩子不喜欢武侠小说?难道武侠小说除了写打斗之外,不可以写些人生哲理或更美的东西吗?
  经过冷静而痛苦的思考,古龙决定对新派武侠小说再次改革,他要用自己实践的结果来证明武侠小说是一门艺术。于是他写出了《陆小凤》、《侠盗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大人物》、《白玉老虎》、《七种武器》..
  古龙终于自成一家,继金庸、梁羽生之后,成为又一个标新立异的新派武侠小说家。
  二
  介绍古龙的作品,不可不介绍一下他的为人。因为“文如其人”,古龙的小说新颖而独特,缘于他本人是一个奇人、怪才。
  古龙貌不惊人,他长得五短身材,却头大如斗。他早年生活清贫,大学毕业后居住台北市郊瑞芳镇,每个月到台北市区走走,领到稿费之后,便买几瓶好酒和一大叠新书,回到他的斗室里去享受一番。
  古龙成名后在社交场合中,性格也很怪。他不见老朋友不开口,偶尔和诸葛青云、卧龙生、萧逸、忆文、曹若冰在酒宴上碰头,众人谈笑风生,妙语惊人,古龙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就干,自得其乐。他喝酒时很豪迈,头一仰,便是一大杯。在出版界,古龙的声誉不大好,因为他时常先预支了大笔稿酬,可是到时却不交卷。他写小说,往往有了好的开头,就和出版商去联系,对方看了他精采的卷首,就当场敲定,预付稿酬,但古龙拿了钱,却忘了完卷。可尽管如此,出版商却还是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上古龙的当,因为在他们眼里,古龙是一只会产金蛋的天鹅,他们怕古龙飞走,只得出大价钱满足古龙的要求。
  这当然只是古龙创作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古龙后来潜心写作,时有新的突破,终于赢得大量读者,不然那些出版商决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稿。
  古龙写稿的习惯,也很怪。他好酒,几乎无酒不欢,又是天生的海量。但他写作时,却是滴酒不沾。他平时不抽烟,即使别人敬他香烟,他也不抽;但在写稿时,却喜欢右手握笔,左手持烟,一根接一根,抽个不停,写一晚上稿子,可以抽掉两包香烟。
  古龙是个爱洁净的怪人。他写稿前,总喜欢先把手洗干净,然后用修指甲工具把十个手指修得干净齐整。据他的好友燕青说,古龙正是利用修指甲的时间来构思情节的。他写稿有时不在书桌前,而是坐在地上用一块黑板当桌子,他认为这样写文章,可以使他灵感汹涌而来。
  古龙的打扮和他的文章一样洒脱。他穿西装而从不结领带,他喜欢穿最轻便最舒适的服装,不考虑衣料质地,也不为朋友而打扮,而以自己舒服为准。他回到寓所,常常上身赤膊,只留一条内裤,他以为这时他最自由自在了。
  谈到古龙,就有必要介绍一下他的寓所。古龙住在台北乡下小镇(瑞芳镇)
  时,居室十分简单,那情调如隐士。可他成名之后,寓所便十分豪华。他在台北买了两层华厦,一层是家人居住,另一层是他创作的天地。他的寓所中最漂亮的是书房,里边有高级录唱音机、电视录映机、电动游戏机,还有西洋飞镖。书房的四壁都是名人字画,题名都是称兄道弟。其中有一副文坛名宿陈定公先生所写的对联,将古龙与他夫人宝珠的名字嵌入,其联为:“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晚凝庄;宝靥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
  古龙尽管有了瑰丽堂皇的寓所,可他留在家中享受的时间实在不多,他写完稿子,把笔一扔,就到外面去寻欢作乐。他时常以旅馆为家,两三天都不回去,他的太太宝珠也拿他没办法。她知道古龙只有在外面玩得兴味索然时,才会回家。
  古龙最迷恋的境界是:有笔、有酒、有美人。古龙一生中结过两次婚,但最后都是以离异作为结束。两次婚姻,为古龙带来了三个儿子,但也给他心灵上留下两处很深的伤痕。平心而论,古龙爱情生活的波折,一大半是由他放浪的个性导致的。他的弟子丁情就直言说过:“古大侠生性是个浪子,所以根本不适合婚姻生活。”
  古龙自己毁灭了宁静的家庭气氛,但他一生中从不缺少美女。当时文学界有许多人奇怪头大如斗、五短身材的古龙对美女的魅力是什么?为什么有许多漂亮的女孩子会爱上古龙?有人回答是古龙的才华,有人则认定古龙有钱。但深知古龙为人的丁情却说:“古大侠对美女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寂寞’。”和古龙深交过的女孩子,都知道古龙是一个多么寂寞的男人,因为他内心寂寞,追求新奇,他爱过的女人委实不少,但能长久相处的又几乎一个也没有。
  这原因,丁情也说得很明白,古大侠虽然不能缺少女伴,可是他常常为了朋友,而舍弃他心爱的女人。他总认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己却是难寻,重友情而轻爱情,这是古龙对待生活的一个态度,古龙这种对爱情轻率的态度,自然使很多女人有点“恨”古大侠,指责古龙生活不严肃。他的两任妻子终于先后与他分手,而那些与他交往甚密的女子也一辈子不肯原谅他的薄情。
  古龙纵情酒色,是他一生中的一个大毛病。但古龙虽然喜欢在风月场中寻欢作乐,可他又从来没有强迫过一个女人。他有一次还劝过他的朋友兼弟子丁情:
  “回家吧,小王八蛋,××对你不错,你不要对不起她。”古龙自知秉性难改,但又不愿意别人学他的样子。他自知对女人欠的“风流债”太多。
  古龙的弟子丁情,也是古龙的莫逆之交。丁情曾写过一篇《我与古龙》的悼文,说自己原是一个叛逆、任性、无事不做的浪荡子,人人见了头大如斗,但古龙没有嫌弃丁情。是古龙把丁情引入正道,教他如何衣食住行,教他如何写作,更教他如何做人。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天下委实不多。古龙把自己的许多东西“传染”给了丁情,他们常常在一起喝酒,谈论人生与武学。也只有这时,丁情明白了古龙的为人,他知道古龙不是一个感情浅薄的人,古龙追求的不是表面上、物质上的欢乐,古龙寻觅的是内心深处的快乐。他纵然有许多常人指责的缺点,但他确实又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侠士。他“仗剑行走江湖”,可是他的“剑”
  从来没有伤过一个无辜者。
  古龙交友甚广,他交朋友不讲对方是不是名人,也不论对方有多高地位,因此,不论骚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他都视为同类。据他自述,他家常有许多朋友聚会,其中有编辑、作家、导演、明星,还有江湖豪客,武术名家。他们的余兴节目,除了喝酒,还做文字游戏,如古龙提议说一个名词,然后每人在很短时间内说出他们认为和这个名词有关的三个名词。这种“文字游戏”,当然也与文学创作有关。尽管古龙相识满天下,但燕青却说,真正了解古龙的人,确实不多。
  因为古龙在自己的小说《流星·蝴蝶·剑》中表达了一个主题:“你的致命敌人,往往是你身边的好友!”若以文论人,岂不教和古龙相交的朋友寒心!
  不过,古龙也有几个好朋友,除了丁情,他自己就承认有两位:一位是金庸,一位是倪匡。有一次,他们三个人一起喝酒,古龙想出了一个上联,对不出下联,就请倪匡、金庸续联。那上联是:“冰比冰水冰”,六个字中有三个“冰”,前面两个“冰”是名词,后面一个是形容词,倪匡没有对出,金庸也像他平常思考问题时一样,思考了很久,说了四个字:“此联不通。”三个人一起哈哈大笑,并约定谁要是对得出下联,三人就亲笔签名送对方著作一部。古龙后来把这段小插曲写进《剑神一笑》的附注里,并对金庸与倪匡各自作了一个评价,说金庸是“深思睿智”,倪匡是“敏锐捷才”。古龙还幽默地说,他笔下的西门吹雪与陆小凤是很有名气的,但在现代读者的心目中,比西门吹雪与陆小凤名气更大的是金庸与倪匡。据古龙自述,他还和金庸书信往来,探讨剑器与武学。他认为金庸是一个很博学的小说家。
  以上谈了古龙的衣、食、住、行以及对待爱情与朋友的态度。是否可以这样概括:穿着随便,讲究舒服;天生海量,无酒不欢;寓所豪华,四处游荡;呼朋引类,寻欢作乐。这些性格,多少可在他作品中反映出来,也可从他作品的主人公身上找到作家本人的影子。
  最后还要谈谈古龙的花钱。这似乎与他创作也极有关系。古龙花钱大手大脚。他是清贫出身,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他曾自述:“因为一个破口袋里通常是连一文钱都不会留下来的,为了要吃饭、喝酒、坐车、交女朋友、看电影、住房子,只要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就马不停蹄地拿去换钱。”这一段话说得很坦白。古龙早期创作粗制滥造,一方面与他写作功力有关,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为了生存而写作。这一点古龙本人也不否认。
  古龙常常预支稿酬,他写了一个稿集的开头,就要预支二十集的稿费。可他一旦拿了钱,却一下子花个干净。一个了解古龙性格的出版商这样说:“我敢打赌,明天晚上,古龙口袋里剩不了一千元台币。”也就是说,古龙常常把可以买一间很像样子的小屋的四万元台币(折合港币五千元),在一天之内,花个精光,而且不花在有意义的用途上。
  三
  古龙成名很早,但他死得也早。他卒于1985 年9 月21 日,只活了四十八岁。
  古龙死于酒。他由于无酒不欢,在寂寞时和欢乐时都爱与“杯中物”结伴,因此好酒成癖,过量的酒损伤了他的肝脏。古龙中年健康欠佳,一方面由于他拼命写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性格怪异,稍不如意,即借酒消愁,再加上长年的酒色生涯,终于使古龙那牛一般的身体垮了,导致肝硬化晚期。在他朋友的劝阻下,他住进医院,戒了半年酒,在这段日子里,古龙的吃饭时间由以前的七八个小时变为半个小时,别人喝酒,他喝茶,但依然谈笑风生。
  大概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缘故,古龙身体稍稍康复,便又恢复了以前的“神勇”,先喝少许“玫瑰红”,后来酒量递增,终于又因“肝昏迷”再次入院。经过三天的急救,古龙终于醒了过来。当时照料古龙的是一位温柔贤淑的示姓女子,当她看见古龙张开眼睛微笑,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样又住了一个月医院,古龙从“三军总医院”出院,临出院,他又问主治大夫:“我出院后,是否可以喝酒?”大夫回答是:“最好不要喝,不过每天一小杯,也无妨。”可是古龙出院之后,一天至少喝七八百小杯,他一意孤行,以酗酒来对抗死神,来消磨寂寞的日子,来打发有限的年华。终于,他再次被送入病房,连那些小护士也惊讶地说:“古大侠好神勇,又住院了!”
  由于再次酗酒,古龙的食道破裂了,他大出血之后,依旧“豪气”不减当年。
  在一个寂静的深夜,他的弟子丁情守在他的病榻前,古龙突然问了一句:“小乌龟,你猜我死了,有没有人会为我落泪?”古龙说这话时有点凄然,但不久又嘻嘻哈哈。旁人以为古龙不会就此离别,哪里知道这是一个人走完人生之路的回光返照。到了1985 年9 月21 日,古龙又昏迷了,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有来看我呢?”古龙于当天晚上六时零六分,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离别了文坛与人间。
  当古龙逝世的消息传出之后,各界人士与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都十分震惊。
  亲朋好友在古龙灵前痛哭失声,举头撞墙,坐地捶足,可是,他的亲人——包括那些与他有过婚姻关系与和他深交过的女人,都几乎没有露面。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在台北体专,老二在美国,小儿子才九岁,都不姓熊。这两件事也许是古龙一生中很大的遗憾。在古龙的灵前,有著名作家倪匡先生写的讣文,讣文上有两句话:“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台湾作家乔奇送了挽诗,其中有这么两句:“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
  对于古龙“乘酒而去”,港台各报都发了消息,登了他的照片,不少名家纷纷撰文表示惋惜。倪匡说:“在古龙武侠小说出现之前,金庸是众人模仿的对象,但只有古龙能突破金庸的模式而另创一种新风格。”香港影视界人士则称赞古龙的创作是“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大突破”。他后期的创作态度严谨,实现了他自己提出的“要对社会负点责任”的创作宗旨。这段评价,颇为公允。
  古龙葬于台北。他安葬时,友人用四十八瓶开瓶盖的轩尼诗XO 白兰地放于棺木内侧,让一个喝酒成癖的古龙长眠地下仍能“沉醉”在芬芳馥郁的酒气之中。
  古龙不死。因为他的作品长留人间。更因为他的一生的创作实践给后人留下了新的启迪与新的思考。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