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武侠小说,一个泰斗式的人物,制造了中国文人几千年来正统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梦想得以圆满实现的神话。
旧派武侠小说,经过金庸卓有成效和用心良苦的改良,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在金庸的15部小说中达到了巅峰,这个巅峰,这个巅峰不能不说是一个神话。
甚至已经流行了这样一个口号:“金庸之后再没有武侠小说。”
从金庸开始,武侠小说这一独特文体本身的神话从此开始建立。
对武侠小说存在偏见的人并不是没有,但即使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否认和抹杀武侠小说的独特的魅力和它对我们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强大的征服力和感染力。
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可悲的传统,便是对异端文学,非主流文学的剿灭和莫明其妙的轻贱,通俗文学素来列进不入流之品。这种陋习差点埋没像《水浒传》和《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的光辉。
武侠小说历来在正统文学的王国中被视作为贱民的等级,毫无地位可言。甚至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名家大都耻于谈及自己的成绩,他们几乎都觉得自己是误入歧途,堕入了像娼妓一样卑贱的行当。
那时武侠名家宫白羽把自己为生计撰写武侠小说当作终生耻辱,还珠楼主也公开检讨自己的“著书只为稻粱谋”,郑证因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居然宣称“我写的这个不叫玩意儿”,王度庐更认为自己“难登大雅之堂”。
连这些为武侠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优秀作家都这么自轻自贱,更遑论正统文学界的口诛笔伐了,这样太多的例子也勿需一一列举。
只是到了金庸天才的努力才改变了这样的一个可悲的现实。金庸把武侠小说的真正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披露给人们看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武侠小说在我们这个时代逐渐开始成了一门学问。
明朝的大思想家李卓吾说:
“诗何必古选,言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记》,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
将这句话继续说下去,就是为我们现在的武侠小说这一新的文体。
武侠小说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末,已经是强弩之末,势必需要一种更美的形式和特质给旧派小说注入生命力。梁羽生适逢其时,以个人特异的才能拯救了旧派武侠小说。
紧随着梁羽生的成功,金庸不甘寂寞,后来居上,以他的雄才大略和磅礴气势将旧派武侠小说改良和发展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峰,金庸写出了《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等无与伦比的巨著。
金庸出手不凡,佳构泉涌,一部《射雕英雄传》奠定了他不可动摇的武林盟主和大宗师的地位。
金庸已经成为了整个旧派武侠小说的代言人和无法逾越的高峰,由于金庸拥有温柔、敦厚、博大细致、精力充沛、沉着稳健、高屋建瓴的无限智慧,金庸统治了当时武侠小说的王国,无人敢撄其锋。
金庸浩大全面精确的结构,细致格物的描写,纵横充溢的想象,学贯古今的厚实,无疑征服和倾倒了无数英豪。
对金庸的研究和评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武侠小说的范围了,更多的行家和有识之士把金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这样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金学。
纵观中国文化发展史,因研究文学作品而称上“学”的,真正蔚然成风的只有“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红学”不过是以作品命名,而现在发展壮大起来的“金学”却以金庸之名来命名,又是绝无仅有,成为文学史上一大奇观。
在海外,早已有了“金庸学会”,而1984年台湾远景出版公司出版的一套10册《“金学”研究丛书》,更掀起了“金学”研究的高潮。此后学风北渐,大陆的“金学”研究也已经起步,声势不凡,行家们认为以后的几年将有一个新的“金学”研究高潮。
武侠小说这一特殊的文体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壮大和成熟,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一个异数。当今社会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武侠小说,再没有另一种文体比武侠小说的生命力更巨大、顽强和生机勃勃的了。
百年一金庸,金庸说不完。
承蒙农村读物出版社的赏识和厚爱,我在对金庸武侠小说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向武侠小说爱好者奉献出了《金庸武学》这本书。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汉文化的一个奇迹。他的博大精深,完全可以与《唐诗》、《宋词》和《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经典的文化遗产媲美。对于这样的文化巨著,正像我们需要有《唐诗》、《宋词》、《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辅助读物一样,我们需要有《金庸武学》这样的作为武侠小说爱好者们不可或缺的参考和鉴赏备忘性质的读物。
如果你是金庸武侠小说的发烧友,如果你想成为超级的金庸迷,我希望这本书真的会是你不能错过的选择。
这部《金庸武学》,是鉴赏和资料并重的工具性的图书。这本书的着眼点在于长效性的收藏价值。它也是作者读书的笔记和备忘,是读金庸小说的辅助工具,武功鉴赏、琴棋书画、奇物奇技,这些文字真的是一个超级的金庸迷所不能不读,不能不备忘的。
真的希望《金庸武学》这部书能对您有所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