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军想到萧红

 




  谈起萧军,不能不想到萧红。

  萧红是东北人,原名叫张廼莹,二十岁那年(一九三一年),为了不甘屈服家庭给她包办下的买卖婚姻,弃家出走,在哈尔滨结识了一群热情的文艺青年。在这群青年中,有好几位后来都在创作上有所成就,如白朗、舒群、萧军等。一九三二年,她开始和萧军同居。

  他们虽然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共同的爱好--文学,但同居生活却是不很愉快的,主要原因是性格上的差别,萧军脾气暴躁,而她却是温柔内向的女性。据骆宾基在《萧红小传》的记载,有一次萧军竟然将她的面部打伤,她为了不愿给朋友知道,还替萧军掩饰,说是自己跌伤的。他们同居了六年,一九三八年分手。

  不过,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互相怀念的。萧红后来和端木蕻艮同居,过得也是不很愉快,曾向朋友表示,希望能够回到萧军身边。萧军在获得“平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萧红给他的信作注释,这批信共有四十一封,已有部分在大陆的刊物发表。前些时,香港一家杂志的记者去访问他,他谈起他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保存萧红这批信件的“奇迹”,也谈起了他和萧红因性格不同而造成的悲剧。从访问记可以看得出来,他的心情还是相当激动的。我想,他不仅止于怀念,怀念之外,还有忏悔吧?

  “红颜多薄命”,这是一句“老套”的话,但用在萧红身上,却是合适不过。不知是否由于她经历的苦难太多,年纪轻轻,就患上严重的肺病,死时只有三十一岁(一九四二年在香港病逝)。她的作品,除了人所熟知的长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外,还有许多小说。她死前半年多在香港抱病写成的《小城三月》,就是一本相当优秀的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