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有张氏兄弟一如既往地忙。女皇尽管在奔赴皇陵时假惺惺地没带上这两个心肝宝贝,但一返回长安,便又立刻投进了他们的怀中。而在女皇的病榻前,二张的存在也就显得尤其地重要而且须臾不可或缺了。此刻他们也自然会不厌其烦地尽心尽力地照料女皇。他们知道女皇多活一天其实也就是他们多活一天,所以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挽救着女皇脆弱的性命。他们配制药方,煎药熬汤,喂饭送水,无微不至。于是,垂危的老女皇更是感慨万端,更是觉得唯有他们才是她生活中真正的依靠。
她终于已经到了不得不依靠他人的时刻。
几乎断气的女皇得以在奄奄一息中又重返人间。女皇对张氏兄弟的宠爱变得无以复加。
文武百官和李武的后代们真的空欢喜了一场。女皇依然是属于张氏兄弟的,她并没有像当年抛弃薛怀义那样抛弃他们。也所以,天下很可能会成为张家兄弟的。未来深不可测。
皇宫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互相咬合着的连环套一般,一环一环地紧密相关着,张氏兄弟的得势,也就必然导致李氏兄弟们的惶恐与紧张。于是,李家的兄弟姊妹们凑在一起面面相觑,对母亲在家宴中的不辞而别心怀余悸。于是他们更加惧怕起这两个母亲身边的面首。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也必须有个对策。他们绞尽脑汁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以攻为守的计谋。于是在有一天上朝的时候,太子李显代表李家的皇嗣向母皇呈交了一份请求圣上为张昌宗封王的奏书。在这份莫名其妙的奏书中,他们历数几年来张昌宗侍候于女皇身边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并满怀深情地指出当年若不是昌宗兄弟的百般请求,庐陵王李显也就不可能返回京都复立为太子。在这一份充斥着奴颜媚骨之辞的请愿书中,他们极尽夸张之能事,大谈张昌宗是如何如何应得到封王的荣誉,他如蒙加封又将是如何如何地受之无愧。他们的肉麻和摇尾乞怜,让哪怕只有些微的正义感的朝臣们都感到恶心和痛心。
而女皇当然不在乎他们的吹捧是否过分,只要对她的心肝宝贝有好处,她都不会反感。女皇在接到这份请愿书后百感交集,立刻把它拿给了昌宗,意思是想告诉他,你看,朕的儿女们对你是怎样的好。那时候,她已忘记了宫廷杀戮的本质。她已老眼昏花。
但无论女皇怎样地老眼昏花,朝廷上的规矩还是记得清的。她知道,历朝历代除了天子的皇亲国戚,朝臣中必得是对国家的兴衰存亡有着非凡贡献者,方可获得封王的殊荣。而一个年仅二十又终日侍候于寝宫的年轻人,何以配受这封王的荣誉呢?如果昌宗真被封王,其结果只能是令世人嘲笑,留千古骂名。
但女皇到底经不住儿女们的再三奏请。她很快接受了儿女们的请愿,郑重其事地签发诏令,在一个辉煌的朝廷仪式中,封张昌宗为邺国公。这个名份虽不及亲王或是郡王,但对于任何臣子来说,这几乎已经是最高的荣誉了。
就是封一个邺国公,也当即引出了朝廷中的一阵大哗。文武百官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觉得这对于朝堂来说真是奇耻大辱。一个女皇床上的
宠物,竟能享有被封为国公的殊荣,这不是对朝廷的污辱又是什么。他们认为提议封张昌宗为王的李家皇嗣简直是疯了,就是再畏惧张昌宗也不至于连王室的规矩都不要了吧。而文武百官中另有莫测高深者反而叹服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三人联名请愿这一举动。他们看出了这是皇嗣们在挤压二张逼迫二张。如此的封王只能是更加剧了朝臣们对张氏兄弟的仇恨。而仇恨的情绪越是郁积,张氏兄弟的末日就越是能早日到来。
也许是为了奔赴什么。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
女皇突然间心烦意乱。她说她周身都不舒服,她必得离开这阴冷的长安皇宫。于是,她便说风就是雨地当即决定要带着她的毫无准备的家族和毫无准备的朝廷回家。长安三年十月八日,年迈的武 再一次起程。她终于最后告别了长安古城,告别了她丈夫的陵墓,踏上了返回神都的旅程。她固执地认为,洛阳才是她的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