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现代文学 > 死水微澜 > | 上一页 下一页 |
李劼人简介 | |
|
|
李劼人(1891-1962),著名作家。他的三部曲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被郭沫若称为“小说的近代史”、“小说的《华阳国志》”,郭沫若甚至将李劼人誉为“中国的左拉”;1986年10月,巴金曾在李劼人故居前叹道:“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要让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过这样一位大作家。”此外,李劼人还是一位翻译家,他是最早将法国文学名著译介给中国读者的先行者之一。 除了创作和翻译,李劼人一生在许多方面,都很值得一说。 李劼人长年生活在成都,他的家就是一道风景。1939年春,日军飞机轰炸成都,李劼人从城内疏散到郊外沙河堡乡间,便借势在一菱角堰边盖了一所黄泥筑墙、麦草为顶的住所,他在门楣上题了“菱窠”两字,颇有竹篱野舍的逸趣,或许也蕴涵了这位作家植根民间的文学理想。1959年,李劼人用稿费将故居翻建成一正一厢带阁楼的样子,并在此一直住到去世。1956年底,宋云彬随全国政协考察团来到成都,曾应邀到李劼人翻建前的“菱窠”看字画,喝咖啡,他在当天的日记里有感而发地写道:“李劼人是一个很懂生活的人。他家的房子是泥墙草顶,但里面的陈设很讲究,布置得很雅致。他说他的屋子因为泥墙打得厚,好比人家窑洞,所以冬暖夏凉、非常舒服云。” 李劼人还是一位实业家,这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作家中并不多见。从抗战爆发直至解放初,他一直是嘉乐纸厂的董事长。嘉乐纸厂将西方先进的造纸技术引进到四川,产品满足了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四川新闻用纸和教科书用纸的需要。纸厂的部分利润支持了地下党主持的抗敌文协及其刊物《笔阵》的经费开支,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作为企业家,他曾资助过当年客居成都的一些生活困难的进步作家,如张天翼、陈白尘等人,一时传为佳话。 李劼人早年曾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和王光祈、周太玄等人发起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极有影响的社团,当中许多成员如毛泽东、恽代英、李大钊等,都曾为社会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他创办的“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刊物《星期日》,则影响了四川一代有为青年,如巴金、艾芜、沙汀等等,为“五四”火种在四川的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李劼人也是一位美食家。他从小便练就高超的烹饪技术。沙汀说,李劼人“从选料、持刀、调味及下锅用铲的分寸火候,均操练甚熟”,可见他的厨艺。李劼人自己曾著文说:“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城市,米好,猪肥,蔬菜品种多而味厚且嫩,故成都多小煎小炒,而以香、脆、滑三字为咀嚼上品。”又可见他对川菜的独到体会。中学时代的李劼人有个绰号叫“精致”,是说他爱好修洁。其实这正是他的性格,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在法国留学时,为做烟熏兔,他非要用花生壳熏,叫两个跑采买的同学画起花生图形,跑遍了巴黎城的旮旮角角,最后才在郊外一吉卜赛人手中买到两斤。还有一次李劼人要做豆瓣酱烹制正宗川菜,采买同学跑遍巴黎,最后找到一位西班牙商贩专程进口了几斤。商贩大惑不解:“你家到底有多少电灯罩?”原来辣椒只是被当地人用来做灯罩装饰。 1930年4月,时任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前身)文学系教授的李劼人辞去教职,借了300元,在指挥街开了一家餐馆,并请大名鼎鼎的吴虞给饭馆取名。吴虞在日记中写道:“李劼人将开小餐馆,予为拟一名曰‘小雅轩’。”典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李劼人后来回忆说:“我同妻亲自做菜,一是表示决心不回成都大学,二是解决辞职后的生活费用。”由于李劼人作家兼教授的身份和名声,加上跑堂的是他的学生钟朗华,“小雅轩”一问世便在成都引起轩然大波,报纸当即以“文豪做酒佣”为题大肆渲染。一时间,各路新朋老友纷至沓来。李劼人和成都大学的教授们以及文化界人士约定,每月30日在“小雅轩”聚会,照成都的吃法按到会人数“打平伙”。李劼人主厨,朋友们都尊称他为大师傅。 李劼人当初之所以同意以“小雅轩”为菜馆名,并不全在一个文雅的雅,还含有“不登大雅之堂”的意思。这一点,从“小雅轩”的菜谱中便可看出。当中没有鱼翅、燕窝等高贵菜品,而多为民间家常菜,如粉蒸苕菜、宫保鸡丁、肝炒绿豆芽、凉拌芥末宽皮粉等。 李劼人对于川菜,不仅有实践,而且有理论。1947年,他在《四川时报》连续发表43篇文章,总标题就是《中国人之衣食》;后来他将这组文章收进《漫谈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在这部17万字的作品中,李劼人阐述了中国菜特别是川菜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及其特征,各派菜系风格的比较等等。在现代作家中,对川菜有如此精妙的理解,李劼人之外没有他人。 解放后,李劼人曾任成都市副市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等职,1962年因病去世。家人遵其遗嘱,将他生前收藏的4万余册图书、杂志(内含16000余册线装古书)和1000余幅明清字画,连同他的居所“菱窠”,全部捐给了国家。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