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现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上一页    下一页
小说创作(4)


  小说分两部。第一部结构虽稍凌乱,但线索仍很分明,从“一·二八”写到“七·七”事变前,故事中心是苏州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多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穿插交错地描写在上海、南京、苏州的将家儿女的活动以及各自不同的思想面貌。第二部结构则完整紧密,线索更加清晰,从“七·七”事变写到苏德战争爆发,集中描写蒋家的小儿子蒋纯祖在大动乱中经历的曲折生活道路,也穿插描写蒋家其他儿女在抗战后方过着平庸麻木的生活。小说写了七十几个人物,除蒋家儿女及其亲友外,还写了士兵、军官、演员、教员等许多人物。叛党后的陈独秀和投敌前的汪精卫也在作品中出现。作者把财主的儿女,即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里加以刻划,表现他们的思想面貌,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者说:“我所检讨,并且批判、肯定的,是我们中国底知识分子们底某几种物质的、精神的世界。这是要牵涉到中国底复杂的生活的;在这种生活里面,又正激荡着民族解放战争底伟大的风景。”(注:《〈财主底儿女们〉题记》)这种意图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作者的思想、生活等多种原因,作品既有显著的成功之处,也有严重缺陷。这部小说,在描写大财主家庭的豪华生活方面,在描写大财主家庭内部尔虞我诈、相互争夺方面,在暴露国统区黑暗腐朽的社会面貌方面,都比较真实生动,具有浓重的现实主义色采。小说塑造了王熙凤式的人物金素痕,以这个人物为中心在蒋家内部掀起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

  但是,小说在不少方面,特别是在描写知识分子道路方面,很大程度上又背离了现实主义。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大批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不断改造自己,由投身民族解放斗争而走上同工农结合的大道。而《财主底儿女们》这部以描述知识分子道路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却不是努力反映这个客观实际,而把具有浓厚个人主义思想的蒋纯祖作为当代英雄加以歌颂,鼓吹蒋纯祖的道路,其实这条道路是一条脱离广大群众,脱离斗争实际的歧路。作者说:“我不想隐瞒,我所设想为对象的,是那些蒋纯祖们。对于他们,这个蒋纯祖是举起了他底整个的生命在呼唤着。”(注:《〈财主底儿女们〉题记》)小说中的蒋纯祖是财主蒋捷三的第三个儿子,抗战爆发后脱离令人窒息的家庭走向社会。

  作者以巨大的篇幅描写蒋纯祖在抗战中曲折的遭遇,用细腻的心理刻划展现蒋纯祖时刻在激荡的精神世界。在作者笔下,蒋纯祖忠厚、善良、高贵,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他憎恶他所处的苦闷的现实”(注:《财主底儿女们》第635页),对邪恶势力有一定反抗性,但是他又软弱动摇,在压迫加重时往往逃避,从混乱的前线逃到麻木的后方,从演剧队转到乡村小学,又在农村恶势力压迫下逃回城市,终于在贫病交加和失恋的精神重压下死去。如果作者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这个人物,自然能给读者以启发,但在小说中作者对这个人物同情多于批评,甚至赞扬他孤高自赏,仇视一切理论,实际上也就是肯定和歌颂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鼓吹拒绝党的领导、脱离革命集体的个人奋斗。小说中描写的其他几个财主儿女,思想面貌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共同之点都是一事无成。

  蒋家大儿子蒋慰祖受家庭内部倾轧和妻子放浪的刺激成为疯子,多次逃离家庭与乞丐为伍,最后烧毁住所,跳入长江,淹没在波涛之中。这个形象对财主家庭是个尖锐的讽刺,寄托了作者对丑恶现实的愤懑,和对私有财产制的谴责,许多情节动人心弦,但结局却是消极的。蒋家的二儿子蒋少祖是个高级知识分子,较早脱离家庭参加抗日爱国活动,但并没有从立场上思想上背叛财主家庭,抗日也只限于空谈,后来成为新的地主、绅士和文化上的复古主义者。

  蒋少祖所走的道路是通向反动营垒的歧路,但作者对这个人物欣掌多于批判。小说通过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企图解答“在目前这种生活里……,这个世界上,人们应当肯定,并且宝贵的,是什么。”(注:路翎:《〈财主底儿女们〉题记》)但作品的实际却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给读者的印象只能象小说描写蒋纯祖和他的同伴逃出石桥镇时“……他们无路可走了。……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注: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第1298页)但小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和强烈的时代气氛中,通过一个封建家庭的崩溃及其儿女们的曲折生活道路这一侧面,显示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必要性,而且篇幅巨大,又出自一个青年作者之手,因此小说出版后受到进步文艺界的重视。

  路翎除了创作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以外,还写了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出版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炼中》等短篇小说集,在当时青年作者中创作数量是最多的。这些小说取材范围很广泛,从矿工、农民、士兵、流浪汉到各种嘴脸的剥削者和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都在作品中出现,从各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艺术上也表现出一定的才力,注意结构、剪裁和人物精神世界的刻划,语言虽有欧化痕迹,但还比较清丽。

  《饥饿的郭素娥》以矿区为背景写了一个下层妇女的悲剧。《蜗牛在荆棘上》写一个士兵怀疑妻子不贞而回乡复仇的故事。《棺材》(收集在《青春的祝福》中)写了靠剥削起家的两兄弟狗咬狗相互争夺的故事。《王家老太婆和她的小猪》(收集在《求爱》中)写一个孤独的老农妇,在小猪身上寄托改变生活窘境的希望终于迅速破灭的故事。

  《王兴发夫妇》(收集在《在铁炼中》里)写勤劳善良农民夫妇反抗抓壮丁的故事。作者抱着“人们总是在生活着,生活总是在前进着”(注:路翎:《〈求爱〉后记》)的观念,力图按生活本来面貌反映生活,但是他不了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斗争,也不熟悉工农群众的生活,因而小说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生活,剥削者、知识分子的形象比较真实,工农群众的形象则比较苍白甚至被歪曲,往往写成愚昧而带有神经质。例如,《罗大斗的一生》(收集在《在铁炼中》里)把一个受欺压的农民写成软弱无能、奴性十足的可怜虫。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