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现代文学 > 浴血罗霄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四二 | |
|
|
郭楚松清早起来,又到驻地较高的山坡上看了一下,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习惯。回到房里,又伏在办公桌上,有时看地图,有时看报告,有时把写好的电稿请杜崇惠看看交译电员,有时请当地的党政人员谈谈地方情况,特别注意当时鄂南苏区被分割的小块根据地的情况。 公务员打饭来了,他把办公桌从床边向前推出一尺,郭楚松、杜崇惠和黎苏都有公务员送来碗筷,译电员、书记和公务员都自带碗筷,围到桌前,杜崇惠坐在一张方凳上,黎苏和郭楚松坐在床边,其余都站着。有人一看饭就说:“这里也是吃干薯丝饭。” 他们不管薯丝饭也好,有菜没菜也好,都添上饭,慢慢吃起来。 郭楚松举起筷子,再不离手。不久,公务员用洋铁盆端莱来了,他一面夹,又笑着说:“千事万事,吃饭大事!”声音刚落,笋干已进口了,他大嚼起来,眉头一皱,“呀”了一声,他的视线转到公务员说:“盐少了!” 小鬼到厨房去,很快回来了,但没有带盐,而带来了司务长。 “菜没有盐。”郭楚松对司务长说。 “我前天一到这里就买盐,一粒也没有买到。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月没有盐了,只用醋调莱,他们恨死国民党食盐公卖处和对苏区采取封锁政策。” “晤!”郭楚松有点失望地说,“这里还赶不上幽居?”他原以为这里可能比幽居好点。 “是,”司务长有点失望地说,“有幽居那样就不错了。如果再住两天,不要说没有盐,恐怕连干薯丝也找不到了。” “是,”书记接着说,“刚才听说第三团第一营只弄到半餐薯丝,晚饭还不知道在哪里。” 杜崇惠大口吃着少盐的菜饭,以乐观的心情从容地说:“这里是山区,敌人又封锁。粮食确实困难。昨天我同这里县政府研究,拿了点现金要他们派人到南下去买粮。” 大门‘咚”一声,进来一人,杜崇惠看到来人,有点惊讶地说:“是你!我以为风把门吹开了。” 来人是黄晔春,他回头掩着门,把风帽耳向上一卷,对他们环视一下,又看看菜盘,会意地说:“也是笋干?有油吗?” “有点。”黎苏说,“最大的问题是缺盐。你吃了?” “才吃。” “也是笋干罢。” “是,这个山区好就好在竹子多。” 饭后,他们口头互相通报了情况。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困难。他们商量了一下克服困难的具体办法,就散开去管各人的事了。 郭楚松仍在室内,白天就是看地图看情报和过时的报纸,想找出个好办法,有时不得要领,就两手撑着下巴纳闷。从前天晚上起,他初步了解这地区和鄂南苏区情况,认为虽然到了一个县苏维埃管的地区,但困难没有丝毫减轻。到了黄昏,一天快过去了。他陆续知道的情况仍没有多少好的变化。他进一步认识到即便用现金下山买粮,但有粮的地区也多有敌人碉堡,也常有敌人巡逻或密探,买粮不一定顺利,挑上山来也要时间。 他脑海里又出现了一个已经想过但此时才深感更为重大问题:莫说粮食不能解决,即便能解决,能按原计划继续向北吗?他独坐在黄昏的小房里,忽然眼睛一睁,眼前好象闪现出一幅大地图,上面有城市、山川……他看到北面是武汉三镇,正处于长江从西转向东北又急转到东南的弯曲部,自己处于弯曲部下面的幕阜山中段。一个三角几何图象很明显地显示出来,越向北就越陷入三角上的锐角。长江号称天堑。有强大的敌人严密布防,三角的两边是粤汉铁路和南浔铁路,都是敌人重兵控制的交通线。 何况三角内原来的大块苏区,已被分割为若干小块,大片地方化为白区或游击区。鄂南地方红军,据说主力只有八个连,也只能分散活动。鄂南苏区的情况,没有给他们休息整理的条件,这一幅战略形势图,把郭楚松的眼睛钉住了。他认定纵队绝不能继续向北。他又从整个战略任务来考虑,认为军委要他们北来南浔路和湘鄂赣地区,虽然没有明指,实际上一是为了配合福建十九路军的行动。二是配台中央红军向东北发展。现在十九路军已经失败了,蒋介石主力定会转而进攻中央苏区。中央红军的行动可能改变。 因此,罗霄纵队就不应该在原来的任务下去行动,而应做新的机动。向哪个方向呢?从大势来看,只能向南。但从战役战术观点来说,向南是不利的,因为国民党军队有三师九旅在修河布防,并向北追击。向南很可能和敌人主力接触。可是,这种战役上不利,只要事先考虑到与敌接近的对策,就可以克服,可以改变当前不利的战略形势。他的决心是回头……向南。他立即到隔壁的杜崇惠那里,说晚饭后叫个领导人淡谈行动问题,也叫就近的一个团长和团政委来参加。杜崇惠立即同意,郭楚松又把自己对行动的看法简要地和他谈了,他没有表态,只说晚上一起再谈谈。 晚饭时,郭楚松向杜祟惠说,今晚开会,最好在他住的房子,他的房子和郭的房子一般大,但有个米桶,有个小饭桌可以坐,郭楚松房里那条长凳可以搬来,六七个人就坐下了,杜崇惠立即同意。 晚饭后不久,黄晔春从政治部来了,只等朱彪、罗铁生。 坐了一会,人到齐了,因为是研究军事行动的会议,便由郭楚松主持。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