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胡 炎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2期  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王志成烟瘾大。

  王志成34岁以前是作家,写过几篇像模像样的东西,但也终究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作家而已。常言说得好,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行。34岁这年,王志成奉命搞了个吹喇叭抬轿子的所谓报告文学,不成想,被市委要人一眼看中,从此混迹官场,扶摇直上,丢下笔杆,专心做官,直做到了一个处级单位的一把手,实在发迹得可以。

  不过,王志成尽管蜕掉了文人气,换了一身官派,有一样却没改,那就是--抽烟。

  没当官的时候,王志成口袋里总是不忘带火--从火柴到一次性打火机,再到充气式打火机。

  至于烟嘛,有时有,有时无,这得看钱袋子的情况。文人一穷便酸,王志成也不例外,自个的烟自个躲在没人的地方抽,到了熟人那里,尽量抽伸手牌的。一介酸儒,精神高大,何拘小节呢?

  王志成也不白抽人家的烟,回报的方式只一样:眼疾手快地给人点火。哪怕对方已经拿出了打火机,就要打着,王志成还是坚决地把手中燃起的一豆火苗递过去,心中这才稍觉平衡。

  当了小官后,王志成给人点火的老传统还没丢,只是境遇有变,口袋里烟也常备了,虽说牌子一般些,但总比过去蹭烟抽强多了。不想这个点火的老传统为王志成赚取了不少口碑,什么有礼貌了、谦虚稳重了、团结同志了……等等,王志成几乎是两年一个台阶,蹦得比猴都快。

  当了单位的副职后,王志成的打火机的使用率就有些下降了,口袋里烟的牌子也水涨船高。每每他掏出烟,就常有一束火苗飘过来。不过,他的打火机还是能派上用场--一把手也抽烟,他的打火机经常为他服务。

  一晃又是两年,王志成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很快,名烟抽不完了,打火机成了口袋里的累赘。烟有人敬,火有人点。王志成的口袋空了,既不装烟也不带火,鼻孔里却总有香烟缭绕。

  王志成的官场生活过得相当滋润。

  遗憾的是,日头总有落山的时候。王志成老了,老了就得让位,就得退休。退下来后,王志成一时也没心思重新把笔捡起来--他找不到一点文字的感觉了。

  这天,王志成一人到郊外闲步,想寻些闲情逸致。烟瘾上来,他下意识地把手伸进口袋--坏了,口袋里空空如也。王志成左右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卖烟的。这不是要他的命吗?王志成打着哈欠,咽着口水,恨不得捋一把树叶当烟抽。一条土沟里,一个老农刚刚解完大便,用土坷垃揩了屁股,惬意地抽着劣质的黑烟,提着裤子走上来。王志成像遇到了救星,急步奔到老农跟前,不好意思地开了口:

  “老哥,能借颗烟抽吗?”

  老农眯着眼,把王志成打量了一番,从口袋里摸出支皱巴巴的黑烟:

  “抽吧,别嫌孬就行。”

  王志成从老农脏兮兮的手里接过烟,习惯性地叼在嘴里。老农把燃着的烟蒂递过来,王志成没接。老农说:

  “咋?你人物,还让我给你点着不成?”

  王志成恍然大悟,多少年没自己动手点过火了,都把这档子事忘了。他忙接过烟蒂,说:

  “哪能呢,我正寻思着怎么谢老哥呢。”

  对着了火,王志成深深地抽了一口,尽管又苦又辣,可这会儿王志成却觉得特别过瘾,不亚于三伏天饮了杯冰镇啤酒,爽透了肺腑。

  以后,王志成再也不忘装烟带火了。

  数年后,王志成的口袋里只剩下了烟,火又没了。人常见他扯着小孙子,悠闲地散步。隔不多久,王志成就叼上一颗烟,然后俯下身,小孙子轻车熟路地打着火,恰到好处地为他点燃。王志成嘴里嘶嘶地,满意地拍拍小孙子的脑袋,抽得极是惬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