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序
|
|
《英烈传》叙的是元末明初朱元璋等反抗元顺帝压迫,终于统一中国的故事。在小说体例上是属于“讲史”一类。这虽不是第一流的小说名著,但这小说的影响却极源广。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常用这书的题材来改编演出;南方的“评话”也有专说《英烈传》的。鲁迅《中国小说史赂》第十五篇中说,“叙—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较显者有《皇明英烈传》,—名《云合奇踪》,武定侯郭勋家所传,记明开目武烈,而特扬其先祖郭英之功。”从“较显”这两个字,也可以看出鲁迅对这书的重视。此外,鲁迅在《小说旧闻钞》中,所著录的小说不过四十一种(包括文言的和短篇的在内),《英烈传》却是其中之一,也可以看出这书的重要。但这书从来不曾好好地整理,所以我要将它作一个初步的校订和注释。
关于这书的版本,据孙指第的《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所裁,最早的是日本内阁文库所藏的《皇明开运英武传》,仅八卷六十则,题作“书林明峰杨氏重梓”。这是明万历十九年辛卯刊本,可说是现今所见最早的刊本。在轮廓上已经完全,也是从元顾帝骄奢起,到沐英平云南止。每则都记上出处,所引有《西樵野记》、《今献汇言》等。其次,就是日本内阁文库和成篑堂所藏的《新刻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烈传》,这是六卷本,题作“书林余君召辞行’。以卷一“太祖出身”条为例,杨氏本注云:“按西樵野记”,此本却改作“按原本英烈传”。所谓原本,当即杨明峰本。此外,孙楷第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还著录了《皇明英烈传》六卷,这是北京图书馆所藏的崇祯本,最后有万历四十二年黄冠野叟的跋文,开端有祟祯元年某氏序,与余君召本所载序全同。还有《云合奇踪》,亦题《英烈传》。这是以旧本《皇明开运英武传》为底本,而加以剪裁,间有装点。这书也有两种本子:一种是以四言联对为每则标题,这是最初的形式;可称为甲本,文字稍简;还有一种每回标题是七言只句,可称为乙本。甲本题“徐渭文长甫编“玉茗堂批点”,有万历四十四年徐如翰伯鹰序,北京图书馆藏,二十卷,八十则。前附图二十叶,四十面。半叶十行,行二十字。乙本题“稽山徐渭文长甫编”,清怀德堂刊本,首东山主人序,章二为“东山”和“墨憨”,似假托冯梦龙。同为乙本而晚出的,还有英德堂本和道光丁酉务本堂本。以上三种乙本,称是十卷八十回,有东山主人序。
日本较古的本子我不曾见到,我所根据的也是甲乙两种本子。甲本是陈汝衡所藏的扫叶山房的《皇明英烈传》,题作石渠阁精订,前面只附图十四叶,二十八面。半叶八行,每行十七字,是小本。扉叶上端横书“云合奇踪”四字,正文作“稽山徐文长先生编,玉茗堂英烈全传”,扫叶山房藏版。序文作东山主人,回目却是四言联对。乙本是《新刻玉茗堂英烈全传》,也有东山主人的序,目录每回作七言二句,正文每回回目却是七言只句。正文第一、三行题“绣象京本云合奇踪玉茗英烈全传,稽山徐渭文长甫编”。卷五末题作“金陵大观堂刊行”。卷九末题作‘大观堂重刊”。仅只这甲乙两种本子,我已经校出了过去坊间铅印本的不少错字,一—加以改正。
关于这书的作者,据以上所举,可知有郭勋和徐文长两说,我想都是假托的。第一,如果说是郭勋所作.那就是相信郭瑛《七修类稿》和沈德符《野获编》上的话,以为这书是郭勋表扬他的先祖郭英的功绩的。所谓郭英的功绩,就是第三十九回“陈友谅都阳大战”郭英射死友谅一事。沈德符以为射死友谅的该是郭子兴,郭勋冒功,说是郭英射的。但我们知道,郭子兴就是郭兴,跟郭英是亲兄弟,反正都是郭助的祖上,郭勋又何必冒功呢?第二,好多书都明写为徐文长作,徐文长死于万历二十一年,但最早题为徐文长作的却是万历四十四年的甲本,这时徐文长已经死了二十三年了,反正死无对证,题题何妨。徐文长又是喜欢写戏曲的人,题为徐文长作,倒是顶合式的。不过,可惜文字太朴素,描写又少;我想,如果真是徐文长写的,应该写得更好一些。为了谨慎起见,这书的作者,我暂且还只能称作无名氏。
这书的注释,是大致按照人民文学出版社注释《三国演义》的方式来稿的。我在一九四三年曾写过一篇《英烈传本事考证》,收入拙作《中国小说丛考》我根据三十二种著作,替每一回的故事找出它的娘家,曾经费了很多的工夫。这些材料,现在我也都列入各回注释当中去。可能过去对于这书太不重视,铅印本真可以说得上“错误百出”,几乎每面都有好几十个错字;甚至有些地方,一漏就是好几十个字;也时有错简,使你读时上句不接下句。凡是这些地方,都已经改正过来了。由于错得太多,可能还有不及改正的地方,希望读者诸君指示,以便在重版时朴正。
我所做的整理工作约有五点:第一是改正回目。我认为乙本每回只有七言只句,每回的第二个七言句都是后来凄上去的,大部分都凑得不怎么高明。例如第十四回,“常遇害采石擒王”,是三二二的句子,但下联“陶安紫气星降生”却是二三二的句子,这怎么对得起来呢?又如,第三十六回“韩成将义死鄱阳”,下联却是“假太祖投水丧命”,尤其滑稽。“韩成将”就是“假太祖”,“义死都阳”就是“投水丧命”,两件事实在是一件事,又何必再要下联呢再说,原来的七言只句那是在逢双回目上押韵的,凑起来就仿佛元曲最后的“词曰”。例如:“元顺帝荒淫失政,开浚河毁拆民房(原作生)。专朝政群奸致乱,真明主应瑞濠梁。众牧童成群聚会,伽蓝殿暗卜行藏。贩乌梅风留龙驾,郭光卿起义滁阳……”全部都是如此。我除第二回政”民生”为“民房”外,还改了以下诸回目:第十八回“刘伯温法遣猿还”,改“刘伯温法伏猿降”;第二十六回“释亮祖望风归顺”,改“释亮祖望风归降”;第四十回“朱太相误入庐山”,改“归德侯草表投降”;第四十八回“杀巡哨鸣锣击柝”,改“杀巡哨鸣锣击梆”,第七十二回“高丽国进表称臣”,改“高面目进表颂扬”;第七十九回“刘伯温辞官隐逸”,故事在上一回,故改“唐之淳便殿见驾”。因此,我把每回后加的第二个七言句完全删去了。这样一改,八十回回目就恢复了原来的面貌,从头到尾,一韵到底,仿佛一篇故事大纲。第二是删去每回开端的诗句以及其他诗句。我觉得每回开端的诗句都写得不好,全部删去了。正文中的诗句也大都写得不好,大部分都已削去。只有一些“排语”,有的颇为幽默,有的写景美丽,有的气势雄壮,几乎全部保留。第三是删去二十八宿诞生传说。我认为这是迷信部分,不是神话;并且摹仿《东汉演义》,也太无聊。凡是易于删去的其他迷信部分,也都则去。第四是改正词语。词语如有不通之处,也顺便改正。第五是增加插图和地图。我觉得清人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中有一册《明太祖功臣图》,画得很好,除张德胜、韩宜可、濮真、郭德成这四个人《英烈传》中不曾提及以外,其余四十位都可以利用,便都用到《英烈传》上来。(最有趣的是,清刊本的《三国演义》竟也抄袭这些图,张冠李戴。例如:沐英被改成吕布,常遇春被改成马腾,汤和被改成夏侯惇等等。)近人吴晗的《朱元璋传》上有两幅地图,我也借用其中一幅到本书上来,谨此声谢。
关于这书的价值,由于这书仿《三国演义》,写朱元璋与蒙古贵族统治者的斗争,除吸收民间传说外,几乎每个故事都有根据,无形中就可以让读者知道大致真实的历史,但书中有些地方却宣扬了“真命天子”等封建思想。
一九五四年我对《英烈传》进行修订,并写了《序》,后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如今,我将一九五九年的版本改正了一些错误,修改了《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出书。
整理这部《英烈传》都是在业余抽出时间搞的,疏漏之处一定很多,诚恳地希望族者诸君指教。
赵 景 深
一九五○年七月十二日于上海
一九八○年九月修订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