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作者:佚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的政治路线的基本依靠力量。在全国抗战的新形势下,要使这支力量承担起贯彻执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任务,关键是实行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全国抗战爆发不久,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明确提出:到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和扩大人民军队,打败日本侵略者。这个要求,既服从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总体战略,又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在政治上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而是人民军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八路军刚开赴抗日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战斗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并取得了平型关等战役战斗的胜利。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八路军按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华北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坚定地执行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与此同时,新四军也挺进大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等地区,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担负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根据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八路军由山区向平原地区挺进,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即“百团大战”。这次战役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获1.8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与此同时,新四军利用山地、平原和河湖港汊等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豫鄂、苏北等抗日根据地,坚持和扩大苏南、皖中等根据地,沟通了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在华南,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创建和发展了东江、琼崖等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力量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歼灭日伪军170余万人。在抗击日军的艰苦斗争中,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度过困难时期,并对日军展开局部反攻,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到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展到19块,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民兵260万人。
  
  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牺牲和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领导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时刻把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抗战胜利视为自己的光荣责任。中国抗战是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进行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足,大多数民众的无组织,军力的不坚强,经济的落后,政治的不民主,腐败现象和悲观情绪的存在,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团结、不巩固等等,形成了这种困难环境。”面对这些困难,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的责任”,“在全国人民中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领导这次战争达到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战略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如何争取抗战胜利、如何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正确道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让每个党员都能真正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共产党员应在各方面起先锋和模范作用:在部队,应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和友党友军发生关系时,应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统一战线的纲领,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在政府工作中,应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从事民众运动时,应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广大共产党员按照党的要求,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自身建设。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把握机遇,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建立起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使中国共产党逐步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成熟、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功地领导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以及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了一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到1945年春,党员人数发展到121万。经过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政党,成为今天团结全民族坚持抗战的核心,成为全国一切民主进步力量的支柱,成为广大民众争取解放和胜利的旗帜”。抗日战争的伟大进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8月26日《人民日报》)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