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胡锦涛




  在“十五”即将结束、“十一五”即将开局的重要时刻,我们先后召开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重点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部署了明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这两个重要会议的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是全党全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结合这次考察的情况,我着重强调几个问题。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一五”时期和明年的各项工作,关键是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落到实处。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第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使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结合起来。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并逐步把行之有效的支农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要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培育新型农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措施,激发和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能力。特别要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二是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搞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倡导健康文明新风,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三是要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起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搞好科学规划,抓好试点示范,坚决防止出现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问题,更不能搞形式主义,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要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切实解决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就难以打破,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也难以长期保持。必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真正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之上。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更要切实做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项工作。一是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重组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本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合理开发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要坚持合理布局,既考虑本地特点和发展需要,又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发展本地产业与全国产业合理布局结合起来,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二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是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办法。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厉行节约,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依法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产能力,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
  第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创新,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努力建立健全公正透明的工作机制、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按照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要求,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督,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三是要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四是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支持企业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欠发达地区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大力加强同兄弟省区市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