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开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温家宝




  要继续推进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国防科技体制和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对于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类科研机构,要支持它们进入企业或向企业化、市场化转制;对于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国防科技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机制,这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健全科技资源社会共享机制,提高国家动员和整合科技资源的能力。
  (二)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政府引导和推动科技发展,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国务院已经提出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是财税和金融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购买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
  二是产业政策。继续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制定和完善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加强对重大技术和装备引进的管理,防止盲目重复引进。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当前,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第二次创业。高新区要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要继续完善支持高新区发展的有关政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树立我国国际信用、扩大国际合作的需要,更是激励国内自主创新的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鼓励科技创新。全社会都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观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高度重视。要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为保证《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必须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今年中央财政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要调整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支持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科技工程,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主创新,人才为本。这些年来,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无不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要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要重视发现和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鼓励年轻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让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开招聘力度,重点科研机构的学术带头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其他高级科研岗位,要逐步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环境,提倡百家争鸣。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科学精神,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广泛传播科学思想,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实施《规划纲要》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关系
  
  实施《规划纲要》,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全局,特别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一是经济与科技的关系。经济与科技相互渗透和融合,是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和主导力量。经济发展既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支持,又为科技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巨大需求。正确处理经济与科技的关系,就是要把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科技发展要自觉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以企业为载体实现经济与科技的有机结合。
  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把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加强科技宏观管理,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同时对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给予重点支持。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三是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把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指导方针,这是不能动摇的。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但是,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引进先进技术。在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开放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扩大和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四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基础研究是技术发明的先导,是应用开发的源泉。要重视科学的基础作用和长远价值,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基础研究,争取在未来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基础研究也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主要领域,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服务。要从学科发展、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等方面,对基础研究作出安排。同时,要从市场出发,加强应用开发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协调发展。
  五是统筹兼顾与保证重点的关系。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点突破。我们要把这两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树立全局观念,确保战略重点,全面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六是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今年是《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紧部署《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率先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根据科技发展整体布局,抓紧建设一批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趋势,对《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作出总体考虑和安排,有些需要提前部署,为以后发展打好基础。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开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新华社北京讯,1月13日《人民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