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大事辑览

作者:佚名




  3日 新华社报道:日韩联合研究小组发现,黑猩猩与人类Y染色体DNA碱基序列的差异为1.78%,大于基因组碱基序列的整体差异,表明人类Y染色体的进化速度比其他染色体快。2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日本国会众参两院全体会议上表示,日本将在相互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致力于同中国、韩国建立“面向未来的关系”。23日,东京地方检察院特别搜查部以涉嫌利用做假账等手段欺骗投资者及违反《证券交易法》为由,逮捕了活力门公司总裁堀江贵文及其他三名公司高管。24日,日本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大地”号搭乘H2A运载火箭发射升空。31日,日本政府确定提交国会的政府答辩书的内容,答辩书否定“中国威胁论”。
  3日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的竞选活动正式拉开帷幕。25日,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举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获胜。27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中方对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顺利完成表示欢迎。30日,哈马斯主要领导人之一伊斯梅尔·哈尼耶呼吁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选择。30日,由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组成的中东问题四方会谈在伦敦举行。31日,哈马斯发言人穆希尔·马斯里说,哈马斯对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就援助巴勒斯坦新政府提出的先决条件表示拒绝。
  5-7日 印度和巴基斯坦铁路官员在新德里举行会谈,最终确定恢复已中断40年的跨越两国国境的铁路线路的日期。9日,新德里的最低气温连续第二天低于2摄氏度,为70年来的最低气温。与此同时,印度北部因严寒造成的死亡人数增至116人。
  6日 由于颅内再度出血,以色列总理沙龙被第三次送进耶路撒冷哈达萨医院的手术室。16日,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正式当选为前进党临时主席,接替沙龙管理党务。28日,奥尔默特分别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法国总统希拉克进行电话会谈,提出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赢得巴立法委选举后的以色列对哈马斯政策。
  9日 印度尼西亚卫生部宣布,本月早些时候死亡的一名39岁印尼男子被国内检测机构证实死于禽流感。28日,印度尼西亚气象和地质局证实,当地时间28日凌晨1时59分,位于印尼东部马鲁古省的班达海域发生了里氏7.3级强烈地震。
  9日 土耳其卫生部官员证实,该国又有5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10日,土耳其卫生部门宣布,该国中部的瑟瓦斯省有一人被证实感染了禽流感病毒。至此,土耳其已有15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其中3人不治身亡。
  9日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接受印度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印巴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他同时也对印巴和平进程的进展状况表示失望。29日,巴基斯坦一列车在杰赫勒姆市附近出轨,造成至少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1日 蒙古政府向蒙古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提出集体辞呈。25日,蒙古国家大呼拉尔(议会)召开会议,任命米耶贡布·恩赫包勒德为蒙古国新总理。
  12日 在沙特宗教圣地麦加的朝觐活动中,当大量穆斯林信徒沿着投石驱邪桥前往投石谷时,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造成至少345人死亡,289人受伤。13日,胡锦涛就沙特阿拉伯王国麦加朝觐踩踏事件向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致慰问电。13日,中国驻沙特吉达总领事馆证实,中国青海省5名朝觐者在踩踏事件中遇难。
  15日 科威特埃米尔(国家元首)贾比尔殿下不幸逝世。当日,胡锦涛致电科威特国王储萨阿德,对贾比尔殿下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17日,李肇星前往科威特王宫白岩宫,吊唁科威特已故埃米尔贾比尔。24日,科威特新闻大臣拉希德宣布,科威特内阁推举现首相谢赫·萨巴赫出任新埃米尔。29日,科威特第十五代埃米尔谢赫·萨巴赫在科国民议会特别会议上正式宣誓就职。
  19日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本·拉丹的一段讲话录音。
  21日 尼泊尔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尼中部地区发生激战。
  
  非 洲
  
  1日 埃及总理纳齐夫率领新一届内阁向总统穆巴拉克宣誓就职。新内阁由原来的34人减到30人,12名上届内阁部长被撤换,新入阁的部长有8人。31日,埃及首都开罗南部胡尔加达到卢克索路段发生一起重大车祸,造成14名香港同胞遇难,另有30人受伤。
  1日 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向全国发表新年讲话时正式宣布,发生在肯尼亚部分地区并造成数十人死亡的饥荒为“国家灾难”。他同时呼吁肯人民和国际社会向受灾地区提供帮助。
  16日 利比里亚当选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宣誓就职,成为非洲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17日 科特迪瓦执政党——科特迪瓦人民阵线在科经济首都阿比让发表声明,宣布退出目前由联合国主导的和平进程。
  
  欧 洲
  
  1日 由于俄乌两国未能就天然气价格问题达成一致,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开始降低通往乌克兰天然气管道的送气压力,切断对乌天然气供应。3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库普里亚诺对媒体表示,俄罗斯已基本恢复对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供应量。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会晤时表示,对乌天然气出口价格可适当下调。19日,俄罗斯联邦国家储备署发言人布舒耶夫表示,俄已经开始动用国家战略燃料储备应对严寒引起的燃料需求增加。22日,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境内通向外高加索地区的天然气管道发生两起爆炸事故。2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发言人伊格纳坚科宣布,联邦安全局成功地破获了4名英国外交官在俄从事的间谍活动,并首次查明外国间谍向一系列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的事实。29日,俄罗斯高加索天然气运输公司表示,一周前因爆炸而遭到破坏的输气管道在28日晚间已全部修复。
  1日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就俄切断对乌天然气供应问题商讨对策。尤先科一方面保持对俄不服输的姿态,另一方面也表示愿与俄保持高层接触,希望双方尽早恢复谈判。3日,俄乌代表团在莫斯科重开谈判,并于4日就俄向乌出口天然气价格和俄天然气过境乌领土费用问题达成一致,签署了为期5年的相关合同。10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议会)在听取政府关于天然气问题的报告后通过决议,解散以叶哈努罗夫为总理的乌克兰政府。
  1日 西班牙《禁烟法》正式生效。这是西班牙首次以法律形式禁烟。
  2日 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巴特赖兴哈尔市的一个滑冰馆突然坍塌,造成十余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3日 波兰国防部长西科尔斯基宣布,他已下令解密了881份前华约集团文件集。
  5日 法国总统希拉克宣布,法国将立即启动第四代核反应堆的研发工作。
  24日 人民日报报道: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前总理阿尼巴尔·卡瓦科·席尔瓦当选葡萄牙总统。
  24日 欧盟委员会批准欧洲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德国阿迪达斯—所罗门公司以31亿欧元收购美国锐步公司。
  24日 法国国防部长米谢勒·阿利奥—马里和英国国防大臣约翰·里德在伦敦共同宣布,两国已经就研发新一代航空母舰达成协议。
  29日 社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塔里娅·哈洛宁连任芬兰总统。
  
  美 洲
  
  1日 新华社报道:据《华盛顿邮报》2005年12月30日报道,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布什总统曾签署文件批准美中央情报局实施一项秘密行动计划,该计划在中情局内部被称为“GST”,是中情局自冷战以来规模最大的秘密行动项目。该计划被划分成数十个高度机密的单独子项目,其中包括允许中情局在外国情报机构协助下抓捕“基地”组织的嫌疑分子、在国外建立秘密监狱、使用可能违反国际公约的审讯手段以及拥有可用来在全球范围内转移囚犯的飞机等。此外,该计划还加强了中情局利用国际金融档案以及对全球任何地方的恐怖嫌疑分子进行窃听的能力。2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阿普舒尔县一煤矿发生爆炸,12名矿工遇难,1名矿工获救。4日,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宣布冻结伊朗原子能组织附属的诺文能源公司和梅斯巴能源公司的资产,因为它们与伊朗从事核武器计划活动有关联。9日,美国两位学者在一项研究中估计,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上的总体花费可能高达2万亿美元。20日,美国宇航局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新地平线”预计将最早于2015年年中到达冥王星。31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2006年度国情咨文。
  5日 洪都拉斯最大的监狱发生囚犯火并事件,造成至少13人死亡,30人受伤。
  9日 中美洲国家、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多米尼加等10国外长在墨西哥城发表声明,要求美国政府在修改民法时充分尊重移民的合法权益。
  15日 米歇尔·巴切莱特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当选为智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22日 玻利维亚总统胡安·埃沃·莫拉莱斯·艾玛宣誓就职。
  23日 加拿大保守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胜利。
  24日 140万古巴民众在哈瓦那举行了大规模反美游行。
  
  大洋洲
  
  4日 澳大利亚气象局公布,自有可靠记录以来,2005年是澳大利亚气温最高的一年。
  
  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
  
  5日 巴西、印度和德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大秘书处提交了一项由这三国联署的安理会扩大决议草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谴责阿富汗最近发生的造成加拿大外交官等无辜人员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24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及联合国五个地区经济委员会共同发表《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
  16日 亚太议会论坛第十四届年会在雅加达召开。
  23-24日 非洲联盟(非盟)第六届首脑会议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召开。
  25-29日 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曾培炎率团出席。25日,曾培炎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26日,曾培炎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洛伊恩贝格尔。当天,曾培炎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
  27日 世界卫生组织第117届执委会在审议第59届世界卫生大会临时议程时,未将涉台议题列入议程。
  30-31日 阿拉伯国家内政部长会议举行。
  31日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