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作者:贾庆林




  
  (八)举办“二十一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
  “二十一世纪论坛”是全国政协举办的高层次论坛,也是全国政协开展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平台。“论坛”2005年会议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来自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9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会,其中包括一些国际著名政治家、专家学者。这次会议以“可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突出宣传了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与会人员围绕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国家发展战略等7个专题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形成一些重要共识,并就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有质量的全民教育、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一些外方与会人员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惠及中国人民,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九)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在对外交往中取得新突破
  积极拓展与国外相关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和往来,是全国政协发展人民外交、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全局的重要内容。去年,全国政协主管的中国经社理事会第四次当选为经社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领导机构成员,中国经社理事会主席首次当选为国际协会主席。这对于中国经社理事会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发展同国外相关机构、民间团体及非政府组织的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经社理事会在上海承办的国际协会管委会会议,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协商合作的原则,就新一届国际协会的工作思路、工作要点等8项全部议题达成了共识。与会成员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年来,常委会在大力抓好上述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政协的各项经常性工作。主要有:按照新修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了提案、委员视察、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共立案并交办提案4496件;组织了有605位常委、委员参加的24个视察团;编报《政协信息》335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172人次,比往年有较大增加。充分运用多种传媒,扩大了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宣传。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委员的联系,努力发挥他们在维护港澳稳定、促进繁荣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继续为内地建设贡献力量。认真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广泛宣传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重要意义,加强与各界台胞、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和知名人士的联系与交流,为促进祖国统一作贡献。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部署,进一步拓展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共组织29个出访团组,接待了19个来访团,与5个国家、7个机构建立了新的友好关系。全国政协机关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机关党员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委员:
  过去一年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也必须看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民政协肩负的职责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中发挥作用的领域需要拓宽,人民政协的界别特点和优势需要进一步发挥,与地方政协的联系需要不断加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改进。我们真诚希望各位委员对常委会工作提出意见,推动人民政协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二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在新的起跑线上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指示,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把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事业的重要论述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明确提出人民政协充分履行职能和切实搞好自身建设的任务,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各参加单位,要把学习贯彻《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结合本地政协工作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并积极主动地协助党委和政府制定贯彻实施《意见》的具体方案,推动当地学习贯彻活动的开展。要把学习贯彻《意见》与充分履行职能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履行职能的新形式;要把学习贯彻《意见》与全面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在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界别、委员和机关作用方面取得新进展;要把学习贯彻《意见》与加强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推动人民政协的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要把学习贯彻《意见》与广泛宣传人民政协结合起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宣传各级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情况,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切实履行职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围绕贯彻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心选择带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以各专门委员会为依托,与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加强协作,开展重点课题的专题调研,比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等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常委会议协商讨论,并适时组织专题协商会,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顺利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点工作和战略任务。当前,要更加关注社会发展问题,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要把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与发挥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人民政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认真总结各级政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工作经验。要充分发挥政协界别优势,注重通过界别渠道,为各界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创造条件。鼓励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群众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