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今年41岁的巴萨耶夫是车臣非法武装的主要头目,在俄罗斯向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的恐怖分子通缉名单中名列榜首。近年来,巴萨耶夫不断在俄境内制造恐怖事件,手段极其凶狠残暴,正是他一手策划了包括别斯兰人质事件在内的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恐怖活动。为了将其绳之以法,俄警方动用各种力量张网搜捕,俄政府今年1月宣布出资1000万美元悬赏缉拿巴萨耶夫。因此,巴萨耶夫被击毙的消息一宣布,俄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立即给予高度评价。
  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米罗诺夫表示,恐怖分子团伙的象征性人物巴萨耶夫被消灭是罪有应得,这将有助于改善俄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以及整个北高加索地区的局势。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格雷兹洛夫说,消灭巴萨耶夫将挽救许多人的生命,这对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好消息。俄车臣共和国总统阿尔哈诺夫则兴奋地表示,消灭“恐怖分子的象征”有助于我们在车臣和北高加索最终获得和平。与此同时,欧盟、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迅速做出反应,称赞消灭车臣恐怖分子的主要头目是俄反恐斗争获得的“重要进展”。
  此间舆论认为,巴萨耶夫被击毙是俄向恐怖分子打出的又一记重拳。别斯兰人质事件之后,俄政府在加大反恐力度的同时,也在不断健全和壮大反恐机构。今年年初,俄罗斯成立了旨在协调各级权力执行机关反恐活动的国家反恐委员会,随后普京又签署了新的联邦《反恐怖主义法》,不仅明确了恐怖主义的定义和反恐行动的原则,也为俄全面深入打击恐怖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有分析人士指出,巴萨耶夫被击毙将进一步分化和削弱车臣非法武装,同时增强政府消灭北高加索地区恐怖分子的信心。然而,对于反恐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普京总统则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表示,巴萨耶夫被消灭是对车臣非法武装在别斯兰、布琼诺夫斯克等地进行的恐怖活动的应有惩罚,但俄目前面临的恐怖威胁形势依然严峻,反恐工作不仅不能放松,相反还要不断加强。 ■(据7月12日《人民日报》)
  
  委内瑞拉完全加入南方共同市场
  
  7月4日,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5国元首在委首都加拉加斯举行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特别会议,共同签署委内瑞拉完全加入南方共同市场协议。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作为特别嘉宾出席了签字仪式。
  5国总统在签字仪式上表示,委内瑞拉完全加入南方共同市场将加强这一地区组织的力量。南共市今后的目标不仅要扩大贸易,而且还要深化合作,共同解决贫困和社会不公问题,南共市要求成员国间进行和谐合作,共同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文化联系,以贸易促进成员国的经济、民主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委内瑞拉议会当天批准了查韦斯政府与南共市签订的协议。根据协议,委内瑞拉从2006年7月4日起加入南共市对外谈判,并以正式成员身份审查南共市已经进行的各项谈判内容,并享有表决权。
  1991年3月,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1995年1月1日南共市正式运行,共同对外关税联盟开始生效。
  南共市是南美地区最大的共同市场,成立以来成为南美国家主要的谈判实体,为协调南美国家对外贸易谈判立场起了主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加强对外谈判实力,南共市国家求同存异,维护和加强南共市内部团结的政治意愿升温。
  南方共同市场内部经济互补性很强,基础设施一体化蓝图初显。巴西农产品和热带水果丰富,机械、汽车制造、矿业等行业门类齐全,为南共市大国。阿根廷的小麦和皮革可供地区内部之需。而委内瑞拉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并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巴拉圭、巴西水力资源丰富。筹划中的南美输气管道工程将北起委内瑞拉南至阿根廷,实现资源共享,这一项目被视为推动南美经济一体化中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大工程。
  南共市成立15年以来,委内瑞拉是第一个加入南共市的非缔约国。当天,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表示,作为南美地区另一个地区经济组织安第斯共同体应该与南方共同市场合并。有分析指出,由于安共体成员国哥伦比亚和秘鲁已经与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影响了安共体的内部团结,这两个南美经济体的联合前景并不乐观,但从长远看,南共市将吸引更多的国家。南共市正处于拉美一体化的新起点。 ■
  (据7月6日《人民日报》)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下午2时38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在与火箭推进器、外挂燃料箱成功分离后“发现”号顺利进入轨道以每小时15000英里速度,向国际空间站飞去。当天是美国国庆230周年纪念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在国庆日点火发射。
  在4日发射前,“发现”号因恶劣天气曾两次推迟发射。在外挂燃料箱排空后,2日夜间作例行检查保养时又发现因一小块绝缘泡沫脱落造成了裂缝。但宇航局在详尽分析后认为不构成威胁,仍决定4日按计划点火发射。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这次“发现”号能够发射成功,多亏宇航局的技术人员使用了一种新工具。宇航局这次动用的新工具是一个类似“内窥镜”的照相机,一根15英尺长的光纤缆,顶端连接一个拍摄镜头。这是通常用来检测燃料加注管线内部状态的。有了这个新仪器,在发射架高处平台上的工程师,借助一根硬管,直接把这长长的“内窥镜” 镜头伸到了燃料加注管线上出问题的支架附近,拍下了裂缝周围状况的图片,图片很清楚,就像检测人员直接用肉眼看到的一样,并确定小裂缝周围的绝缘泡沫没有其他损坏。因此宇航局官员才能最终决定“发现”号4日如期发射。
  7月6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发现”号于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52分(北京时间6日22时52分)按计划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为空间站送去5000磅物资以及一位欧洲宇航员赖特。“发现”号将开始与国际空间站共同工作8天,其间预计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完成维修与新技术测试等。对接前“发现”号完成了一个“360度翻转”动作。
  据美国宇航局发布,对接前,“发现”号机组人员在5日伸出50英尺长的机械臂对“发现”号进行了全面“体检”,以检查航天飞机的整个隔热系统在发射过程中是否受损。有报道说,在“发现”号升空后3分钟时,仍有几块碎片脱落,但据宇航局官员认为,“发现”号4日发射时,外挂燃料箱的“表现”有了很大改进。
  在圆满完成13天飞行任务后,“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日晨9时14分(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14分)顺利降落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
  “发现”号这次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9天,于7月15日成功与空间站分离,开始作返航准备。地面指挥中心的科学家们检查了“发现”号的分离后状况后,在15日上午通知了机组:地面工程师认为航天飞机可以返航。在接到地面的返航指令时,“发现”号的宇航员们正在吃午饭。之后,他们便开始收拾器械、行装,准备回家。在准备工作期间,“发现”号宇航员们还休息了一次,与美国各大电视台的现场采访记者们交谈了一阵。美东时间17日晨8时07分,“发现”号点火返回地面。
  “发现”号在7月4日成功发射升空,为美国国庆节献了一份大礼。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15次升空、第18次飞向国际空间站,也是劳苦功高的“发现”号第32次飞行。在本次飞行中,“发现”号机组在指令长林赛指挥下,为国际空间站运去了给养物资,将新增补的欧洲宇航员送到站上,同时继续进行了航天飞机安全技术测试。宇航员赛勒斯和福萨姆成功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为空间站运输缆车完成了维修,检测了“发现”号的隔热层安全技术。美国宇航局认为,这次飞行证明航天飞机的安全性能已有大幅提高,这为今后的飞行“铺平了道路”。
  (据7月6、7、18日《人民日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