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作者:刘云山




  3.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和谐思想在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文化发展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立和谐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把“和谐”理念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面对社会的种种弊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把他们设计的理想制度称为“和谐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批判地继承了这些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设想和实现途径,指出未来社会应当是人的能力和潜能得到发挥、人的自由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离不开对各国有益文化成果的学习与借鉴。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充分吸收一切有利于增强人们和谐精神的文化成果,使和谐文化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而且适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习必须以我为主,借鉴不能照抄照搬,在西方大国奉行文化霸权主义,加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情况下,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原则。
  4.必须坚持重在建设。重在建设,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与发展,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急风暴雨式的“文化运动”来实现。建设和谐文化,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目标,更应突出强调重在建设。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重在建设,就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汇聚成和谐文化的时代潮流;就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形成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生动局面。坚持重在建设,必须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问题,注重用交流疏导、民主讨论、说服教育等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内发生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不管处理、解决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据10月24日《人民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