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2006年度“友谊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温家宝接见获奖外国专家
  
  9月29日,2006年度“友谊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致辞中代表中国政府向获奖外国专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他强调,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在立足于培养国内人才的同时,继续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和人才的力度,继续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将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外国专家的合法权益,为来华的外国专家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回良玉强调,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没有继承和借鉴就难有发展,没有交流和合作就难能提高,没有探索和创新就难成事业。当今的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支持,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的融入。对内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谐友好、和平发展,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我们将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人民携手并进,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出席颁奖大会。
  “友谊奖”是中国政府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设立的。今年获奖的外国专家来自19个国家。自1991年设立到本年度,已向来自56个国家的899名外国专家颁发了“友谊奖”。
  9月3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荣获2006年中国政府“友谊奖”的49名外国专家和他们的眷属。温家宝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获奖外国专家表示祝贺,对他们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表示感谢,并向所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国际友人表示问候。
  温家宝对专家们说,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和平,需要友谊,需要朋友。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期盼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珍视并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坚持与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我们永远不忘老朋友,真诚结交新朋友。大批外国专家到中国参加建设,是我们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欢迎更多的外国专家到中国来工作,并将继续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一切条件。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参加了接见。
  (据9月30日和10月1日《人民日报》)
  
  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
  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召开
  
  9月26日,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亲切会见了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代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参加会见、出席大会并讲话。
  黄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大家继续钻研技术,勤奋工作,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黄菊指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从培养、评价、激励等各个环节加大支持力度,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带动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社会的劳动者都要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学习,立足岗位,苦练技能,争创一流业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高技能人才一定会新人辈出。
  华建敏在讲话中强调,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把培养和使用好高技能人才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要创新观念和体制,抓住关键环节,落实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格局,切实抓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抓紧完善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科学评价体系。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形成组织部门加强宏观指导,劳动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经过全国各行各业评选推荐,并经专家评审,本届共有20名同志获得“中华技能大奖”、300名同志获得“全国技术能手”、100家单位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有关企业、协会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据9月27日《人民日报》)
  
  “十一五”首批973计划项目正式实施
  
  人民日报北京10月10日讯,经过三轮专家评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一五”首批65个项目获科技部批准立项,正式开始实施。在当天举行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实施会上,科技部向项目首席科学家颁发了聘书。
  973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通过凝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基础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国家需求对基础研究工作提出的艰巨任务和挑战,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进行重点部署。
  在农业领域,针对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和农产品安全等问题,安排了油菜籽油脂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代谢调控,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构成和利用效应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在能源领域,为增加可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能耗,安排了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西部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在信息领域,部署了纳米尺度硅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在资源环境领域,部署了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安排了重大血管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等基础研究工作,在材料领域,安排了半导体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高效热电转换材料及器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在综合交叉领域,围绕巨型重载操作装备与大型动力装备的制造、人造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等重大学科领域交叉问题进行重点部署;在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还安排了数学与其它领域交叉,物质创造与化学转化过程,日地空间灾害性天气,脑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据了解,我国973计划实施以来成效显著。973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的结合,体现了以基础理论源头创新引领高新技术发展的理念,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通过973计划的实施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培育,我国在前沿科学、交叉科学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和通信研究居国际前列,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等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十五”期间,973计划项目发表论文6.5万余篇,尤其是在《科学》、《自然》及相关学科一流杂志上发表了一批重要论文,使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为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10月11日《人民日报》)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