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在京召开
  曾培炎致贺信
  
  10月9日至13日,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向大会致贺信。
  曾培炎对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召开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成立50周年表示祝贺,向来自各国各地区的代表表示欢迎。他指出,水是人类生存发展宝贵的物质基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供水和维系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维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障饮水安全历来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曾培炎强调,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问题。
  曾培炎希望通过国际水文地质大会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为保障饮水安全,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史蒂芬·福斯特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届大会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共同主办,主题是“地下水的现状与未来”。大会还设立了地下水与可持续发展、地下水补给与地下水生态功能、农村脱贫与发展中的地下水、矿业开发及地下水勘查评价与开发技术等9个关系国计民生的专题。来自5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地下水与可持续发展等专题开展了学术交流,举办了水文地质成果展览,组织了野外地质考察。
  本次大会的举办推动了我国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利用、保护和管理,以进一步发挥水文地质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据介绍,目前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鄂尔多斯盆地、河西走廊、西南8省区市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等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利用为国家能源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水资源战略保障。会上还展示了我国近十多年来取得的水循环理论、岩溶动力学理论、地下水系统理论及大型盆地地下水勘查、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开发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高砷高氟地区饮水安全等科研成果。
  (据10月10日《人民日报》和10月1日《科技日报》)
  
  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沈阳召开
  
  10月9日,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沈阳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切实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曾培炎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曾培炎强调,中国生产力发展任重道远,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一要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体系,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二要促进生产力全面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协调发展城乡、地区生产力。三要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力争五年内使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四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五要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出席会议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大会发来贺信。他祝贺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和在改进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感谢中国政府对于联合国的工作和对于公平的和可持续的发展事业所给予的坚定承诺。他说,2000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达成的《千年宣言》,作出了到2015年将世界贫困人口减半的明确承诺。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得以探寻促进科学进步、生产力和增长的途径,以支持千年发展目标。这种探寻工作的一个方面,是要纳入“全球契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自愿加入的公民倡议的通行原则,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会前,曾培炎会见了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主席、总裁以及参加会议的部分外方代表。大会还授予曾培炎和蒋正华世界生产力科学院荣誉院士证书。
  世界生产力大会由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主办,旨在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来促进全世界的和平、繁荣与共同发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追求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来自国内外100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大会。
  9月10日,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沈阳闭幕,并发表了《沈阳宣言》。世界生产力组织联络网主席乔治·史密斯主持闭幕式。
  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主席让-克劳德·劳森宣读《沈阳宣言》: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通过提高生产力来促进世界的繁荣、昌盛与和谐,进一步推进世界的文明与发展成为共同的追求。
  宣言说,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广泛认同的全新的科学发展观。一是人类要发展,所有的地球人其发展权利是平等的;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应危及后代。这一发展观既尊重人的权利,也尊重自然的法则,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达到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和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通过技术创新,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低污染、低消耗、回收利用、节约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紧密结合到一起,发展“绿色生产力”。
  与会的世界各国官员、专家学者及工商领袖还就以下观点达成共识: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并在协调发展中大力提高生产力。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促进世界和平。
  ——牢固树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无论是国家领导层,还是广大公众,都应高度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的状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加强国际合作互助,动员所有国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发达国家应大力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援助,并以非商业性条件转让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生产力,以利于消除贫困。发展中国家在治理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方面,也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据10月10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网”)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会议召开
  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0月20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曾培炎说,加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促进睦邻友好、推动区域发展很有意义。他希望与会各方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扩大经贸往来,完善合作机制,努力把本地区建设成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
  曾培炎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加快建设中蒙俄公路和中吉乌铁路等运输通道,不断完善公路、铁路和民航运输网络。逐步建设区域能源和电力市场,在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进行合作。
  第二,逐步扩大合作范围。重点推进贸易、农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项目。中国政府支持以“特别项目”的形式,在环境保护、艾滋病防控、人禽流感防控等方面开展合作,并为中亚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提供50万美元资金支持。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