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写在蓝天上的忠诚

作者:冯春梅 黄庆畅




  
  这是一个难忘的时刻:200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空军某部时,亲切接见了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称赞他“你的事迹很突出,也很感人。你不愧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试飞员,不愧是我军飞行员的优秀代表。特别是你牢记使命、为国奉献的政治觉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临危不惧、勇攀高峰的英雄气概,值得全军学习。希望你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再立新功!”
  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2006年10月22日,李中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代表全军官兵向党和人民表达心声和忠诚。
  这是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时刻:2007年到来之际,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由李中华等试飞成功的歼—10战斗机装备部队,形成作战能力。
  心随战机一起飞。李中华,这个同国产先进战机一起度过18年试飞生涯的双学士飞行员、国际试飞员、空军特级飞行员和功勋飞行员,当他经历了一次次生死较量,把一架架新型战机飞出极限性能、送上祖国蓝天的时候,那句22年前就写在日记中的诗词,总会浮现眼前: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为了明天,飞出军人的尊严
  
  【惊险回放】
  
  涂装一新的歼—10战斗机,直升万米高空,尔后全速向下俯冲。
  轰油压杆 动力强劲的新战机如箭一般向地面狂飙。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飞出“低空大表速”。
  地面监视器显示:飞机动压已大大超过我国试飞史上的纪录!
  李中华仍在加速。
  剧烈的震动和难以辨别的视觉效果,让李中华感到极度不适。
  此前,飞机曾先后出现过前起落架护板严重变形、机翼前沿的铆钉飞掉、油箱渗油等现象。
  耳边传来气流掠过机体时发出的低吼。李中华神经紧绷,全力以赴。
  地面监控仪上的数据在急剧跳跃,监控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神情肃穆的专家们“紧张得浑身毛发都立起来了”。
  此刻,出现任何差错,都会导致机毁人亡,因为处理情况根本来不及。国外在进行这种试飞时,曾发生过飞机空中解体的惨剧。
  但李中华仍在加速,加速,冲击极限!距离地面不足千米。
  终于,歼—10和李中华迎来了骄傲的一刻:中国战斗机研制史上盼望了多年的最大飞行表速、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和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拿到了!
  中国一航航空产品部原部长晏翔没等飞机停稳就冲了过去,一把抱住从机舱下来的李中华:“中华,好样的!你天生就是飞低空大表速的。”
  
  【险情解读】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现代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21世纪的今天,谁失去了天空,谁就失去了明天。为了明天,飞出中华天空的尊严,是当代中国军人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追求。
  研制专家告诉记者:任何一架新型战机的诞生,除了原理研究、工程制造、科研创新外,最后最关键的一关是试飞。通过试飞,考核飞机指标,检验飞机性能,摸清极限状态。所以,人们把中国试飞研究院和空军某试飞团称作新战机的“产房”,把试飞员誉为新战机的“助产士”。
  在歼—10战斗机研制的过程中,李中华作为主力试飞员,担当起以激情燃烧天空、以拼搏催生新战机、以青春和热血铸造中华之剑的责任。李中华和他的战友承担了数十项极限试飞任务,对数百个课题、数千个参数进行了上千架次的试飞检验,圆满完成了定型试飞任务,确保歼—10战斗机按时装备部队。
  “低空大表速”试飞,是验证战机在高度低于1000米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对飞机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的最有力检验。试飞中一旦出现不测,飞机会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瞬间解体,试飞员根本来不及跳伞逃生。这项试飞是要在“生死时速”中,极力掌控处于极限高速中的飞机、抵抗数倍于常人的高强度过载、并对飞机的“危险边界”进行全面评估。作为一类风险科目,也是歼—10战斗机试飞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故事背后】
  
  年少的李中华有一个梦想,就是为祖国造一架扬眉吐气的先进飞机。为了这个梦,他高考时坚持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1983年,在他即将毕业时,得知空军要从他们这批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就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积极报名参加选飞。母亲知道飞行有危险,3天连发5封电报让他慎重考虑。他始终没有动摇。
  入伍后,李中华上了航校,又在航空兵部队锤炼了两年,1989年,就在团里正要提升他为副大队长的时候,上级有关部门征询他是否愿意当试飞员,当李中华得知“试飞员将参与先进战机全程研制”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大家一致看好的前程,加入了试飞员的行列。199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国外学成归来,一些大航空公司竞相以诱人的地位、丰厚的待遇请他“加盟”,但李中华婉言谢绝了航空公司的邀请,他说:“国家花重金培养我不容易,部队的需要比什么都重要。”
  曾有人把试飞比作“在悬崖上高速开行一辆不知道性能如何的新车”,还有人说,试飞因摸索极限而危险,因为突破临界点的时机和后果无法预知,试飞员几乎每天都是慷慨赴死的壮士。李中华在这个高风险职业中一干就是18年。与李中华同批的14个双学士飞行员中,后来有8个转业到了民航,待遇好、风险低。一位好友曾问他:“哥们儿,你什么时候撤?”李中华则回答:“中国空军只要还剩下一个试飞员,那就是我。”
  曾经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父亲,也是直到2001年到中央电视台参加儿子的访谈节目时,才知道儿子干的是风险极高的试飞工作。
  李中华生性要强。很少掉眼泪的他,只有过一次失声大哭:因为颈椎间隙超出标准不到1毫米,落选宇航教练员。做宇航教练是当无名英雄,但李中华却为自己失去更具挑战性的机会而伤心。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无论科研试飞还是定型试飞,都是专门靠化解险情、征服危机来达到科学的目标。这无异于虎口夺食、火中取栗。李中华却以攀登险峰为荣,把经历挑战的日子视为寻常。
  李中华坚信,试飞是科学,尊重科学就会减少危险;试飞是使命,为使命出生入死是值得的;试飞是勇敢者的选择,坚定了信念才能果断地行动。
  每当提到国际上加紧研制先进战机的消息,李中华就心急如焚。每天一进场,都盼望着能飞行。天气稍有好转,就一个劲儿地对着天空说:“我看这个天就能飞。”
  他潜心琢磨如何增加试飞时间,科学统筹技术要求、气候特征和任务需要,千方百计建起全团的局域网及有关信息化设备,大幅度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
  某机型试飞原本计划30个架次,李中华只用17个架次就圆满完成任务。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大量的科研经费,测试周期缩短了1/3。他按国际最优秀试飞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个合格的试飞员,就是给你一架新机,能在7天之内把它飞起来,而且还要飞好。”
  科研专家最赞赏李中华的那种激情和专注:“中华的精力特旺盛,好像总也用不完。一坐进机舱,就能与飞机融为一体。”不止一次,当李中华驾机飞出一个个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数据时,总会有科学家满眼热泪热情拥抱:“我真想代表祖国感谢你!”
  采访时,李中华有一句话令记者难以忘怀:“如果不能尽快地把新机的最好性能飞出来,那就愧对国家、愧对民族、愧对历史。”
  
  为了胜利,飞越科学的巅峰
  
  【惊险回放】
  
  7秒钟,要把绝境变生途。谁能做到?李中华。
  “5·20”是一个传奇,也是一场殊死搏斗。
  这是一架科研价值极高的“三轴变稳”试验飞机。世界上数量极少,中国仅此一架。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