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薄一波同志生平

作者:佚名




  
  1948年4月,党中央决定成立华北中央局,薄一波同志任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同时成立华北军区,薄一波同志任政治委员。同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薄一波同志当选为第一副主席,并任政府党组干事会书记。华北局成立伊始,他就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指出在华北大部分地区应即宣布土地改革已经完成,全面转入大生产运动。北平、天津解放后,他又及时将华北局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入城市。1948年11月,中央决定将接管平津的任务交给华北局。12月8日,他被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部政委。薄一波同志主持起草了《华北局关于进入平津的政策与作风》的文件,部署接管工作。1949年3月,他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参与中央一些重大决策的讨论。7月,中央决定组织新政协筹备会党组干事会,他被指定为党组干事会成员。同月,他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他还参与了制定《共同纲领》、并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参与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各部委等多项重要工作。9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49年10月,薄一波同志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部长。后又担任全国编制委员会主任,仍兼任华北局第一书记。在陈云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他和中财委的同志一起,精心组织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取得了新中国成立后财经战线上第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1951年12月,薄一波同志担任中央人民政府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指导全国的“三反”、“五反”斗争。针对上海一度出现斗争过火的严重情况,他亲自前往处理,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宣讲党的政策,纠正斗争面过大和逼供信现象,使上海的“五反”斗争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1954年10月31日,薄一波同志被任命为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分管重工业口工作。同月,被任命为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他着重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在工作中他注重合理而集中地使用建设资金,大力培养和使用全国的技术人才,加强新老企业间的相互支援和配合,采取积极步骤,推动我国的建筑产业逐步有计划有重点地向工业化过渡。1955年上半年,为发展我国的国防尖端工业,中央决定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同志组成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工业的筹建工作,他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之中。
  1956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成立,薄一波同志任主任。同年9月,在党的八大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1月,在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一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他注重从实际出发,尊重和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1956年,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冒进的倾向。6月,他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发言,认为经济工作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情况,提出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律,从全面平衡出发,把计划的主要指标定得准确些和现实些。他因此受到了错误批判。在“大跃进”中,他不赞成违反经济规律的一些做法,曾写信给毛泽东同志反映家乡群众生活问题和农业上的一些浮夸之风,同时强调要注意综合平衡。他的这些意见却被认为是犯了所谓“右倾错误”,受到错误批评。1960年2月,中央决定在东北松辽地区进行石油大会战,他作为主管石油部的直接领导,对石油会战的组织工作高度重视。3月,他主持召开国家经委专题会议,讨论大力支援松辽油田(后命名为大庆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问题。其后,他多次到大庆油田作实地考察,现场解决问题。1962年1月,他出席党中央召开的扩大的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并被中央指定为会议报告起草委员会成员。他赞成在会议报告中对经济困难的形势作充分估计,并对经济建设中“跃进”的提法,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七千人大会后,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他在邓小平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直接领导下,主持起草了“工业七十条(草案)”。这个草案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企业管理的章程,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63年2月,薄一波同志兼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参与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他还领导对“大三线”建设中攀枝花地区建设的可行性、厂址的选择等重大问题的论证。他直接组织领导了“试办托拉斯”这一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而有益的试验。还领导了物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用商品流通的办法组织工业品生产资料的流通。他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薄一波同志遭受残酷迫害。他刚正不阿,坚持真理,对党的信念毫不动摇。在被关押期间,他仍然孜孜以求地阅读马列、毛泽东著作,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充分表现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信念,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1978年12月党中央为薄一波同志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1979年3月,他被任命为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任命他为国务院副总理。恢复领导职务后,薄一波同志抱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方针,坚决支持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他积极参与和领导国务院财经委员会部署的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把调查研究和思考历史上经济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提供历史依据。1980年1月,他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三十年来经济建设的回顾》的报告,是党内较早总结党领导全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成果,在全党引起了很大反响。198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薄一波同志兼任主任。他以一贯务实的作风,很快组建起机械委的内设机构,迅速开展工作。他把工作重心放在组建大公司上,成功组建了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等。1982年5月,薄一波同志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书记。他主持体改委工作后,围绕计划与市场、发展速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财政、外贸、工业体制改革等重大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且安排在江苏常州、湖北沙市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对于邓小平同志倡导创办经济特区,薄一波同志一开始就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几年间数次前往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视察,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薄一波同志在中顾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顾委常务副主任,负责主持日常工作。他主持两届中顾委日常工作10年间,为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推进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3年10月,薄一波同志任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3年间,他以巨大的精力投入整党指导工作,纯洁党的组织,正确处理整党和改革开放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使整党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他还协助中央主持了六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六届、中顾委、党的十三大换届人事安排的有关工作,为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3月,薄一波同志任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他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科学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对党史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为了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许多重要历史和经验记录下来,经党中央批准,他在耄耋之年又以很大精力亲自组织撰写回忆与研究性的党史著作。从中顾委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更是以主要精力潜心于这一工作。他的力作《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领袖元帅与战友》等著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学术界、理论界的高度评价。他在晚年为指导研究和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作出了新的贡献。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薄一波同志尽管年事已高,但始终关注并支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始终关注并支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薄一波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具有独立地开创新局面的胆略和才干。他善于团结各种革命力量与各方面的同志、各种同盟者一起工作。他一贯维护中央领导,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维护团结,遵守纪律,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他作风务实,细致勤勉,密切联系群众。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矢志不移、坚忍不拔、荣辱不惊,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的卓著功勋和崇高品格,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敬重和爱戴。
  薄一波同志永垂不朽!
  (新华社北京讯,1月22日《人民日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