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非洲国家的和平与安全同样是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此次首脑会议上强调的话题。他在讲话中肯定了非洲国家近年来在稳定非洲政治局势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呼吁非洲国家领导人全力以赴,彻底解决科特迪瓦、索马里和苏丹达尔富尔的危机,“为非洲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他同时认为,如果非洲国家要在2015年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各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是非常必要的。用他的话讲,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关系着数百万非洲人民的生死存亡,这不仅是对非洲,也是对联合国的一项重大挑战。
  1月29日,非洲联盟发言人哈比巴·谢赫女士宣布,在当天下午举行的非盟首脑会议全体会议上,加纳总统库福尔当选为非盟新一届轮值主席,任期一年。
  谢赫说,库福尔将接替刚果(布)总统萨苏—恩格索,担任非盟2007年轮值主席。她还说,2008年非盟轮值主席将从东非国家产生。
  非盟首脑会议29日下午对非盟轮值主席人选问题进行了数小时的闭门讨论,最终达成一致。
  1月30日,第八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闭幕。新当选的非盟轮值主席加纳总统库福尔主持了闭幕式。他说,他感谢非盟各成员选举他担任新一届非盟轮值主席,并表示在任期内将努力推动本地区问题的解决。本次非盟首脑会议希望能够在索马里部署约8000人的非盟维和部队,但库福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只能在索马里部署约4000人的非盟部队。他呼吁并希望非洲国家尽快在索马里部署维和部队。
  (据1月30、31日和2月1日《人民日报》)
  
  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在西班牙
  举行,北约“关键年”开局不利
  
  2月8日至9日,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此次会议是北约里加峰会之后召开的首次重要会议,这也是罗伯特·盖茨担任美国国防部长以来首次与北约盟国的国防部长们见面。
  会议讨论了阿富汗增兵、科索沃维和、北约转型、美国在波兰与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与欧盟及其他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等诸多问题。北约各成员国国防部长还与阿富汗国防部长举行了一小时的见面会,与埃及、约旦、以色列、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等7个“地中海对话国”的国防部长举行了午餐会。
  美国对此次会议寄予不少期望。连日来,美国一些前高官、知名学者分别在《国际先驱论坛报》、英国《金融时报》等报纸上撰文,呼吁北约盟国采取更多的行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阿富汗问题。在北约内部,美国驻北约大使纽兰德一直呼吁盟国拿出实际行动,承担更多的责任。据北约一位知情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多克将军在开会前3天提出了一项增兵计划,要求盟国向阿富汗再增兵2000人。美国还提议让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到阿富汗发挥作用。会上,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的确不遗余力地向欧洲盟友展开游说。不过,美国并未收到预期效果。法、意、西等国反对增兵的立场没有改变,美国动用快反部队的建议也遭反对。盖茨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对增兵一事只字不提,只是笼统地称此次会议“气氛不错”,但说不出多少具体成果。
  与7个“地中海对话国”国防部长的非正式会议,是此次会议的关注点之一。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8日在会议开幕式上表示,由于“面临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失败国家等共同威胁”,北约将加强同这7个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西班牙国防大臣阿隆索表示,西班牙非常坚定地支持与地中海国家加强合作,这关系到北约的安全与稳定。但7个国家对北约的态度差别较大。以色列态度很积极,因为伊朗核问题对其来说如芒刺在背,以希望通过北约的参与来解决这一难题。以色列记者在会上反复就此提问。其他几个地中海国家则比较低调。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8日在记者会上表示,2007年是北约的“关键年”,因为阿富汗局势非常关键。阿富汗当前的局势为北约行动蒙上了重重阴影。针对北约人员的自杀性袭击不断,塔利班正在酝酿“春季攻势”,毒品生产与销售也未得到根本性扼制。兵员不足、缺乏直升机和运输机等后勤保障设施、未获阿富汗百姓的民心支持等问题,都是北约面临的严峻挑战。
  北约“关键年”开局不利,恐怕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为确保“关键年”的成功,美国仍会全力以赴,继续劝说欧洲盟友在阿富汗负起更多责任,鼓动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出钱出人,争取欧盟、联合国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共同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
  (据2月10日《人民日报》)
  
  意大利总理普罗迪被迫辞职
  
  由于意大利外交部长达莱玛2月21日在议会参议院所作外交政策报告和纲要未能获得多数支持,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向总统纳波利塔诺提交辞呈。
  在21日的投票中,执政联盟获得了318票中的158票,差两票达到法定通过票数。根据意大利宪法条款规定,总理普罗迪于当晚递交了辞呈。总统纳波利塔诺22日召集参、众议院主席以及议会各党团负责人举行磋商,决定是否接受普罗迪的辞职,并决定是由普罗迪或执政联盟的其他人重组内阁还是重新进行大选。
  普罗迪政府上台后,着手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回归欧盟统一外交政策”,使意大利的外交政策有了很大改观。这成为中左政府执政后最大的“亮点”。
  然而,近期执政联盟内部在扩大意大利北部维琴察的美军基地和维持阿富汗驻军问题上的分歧日益明显。执政联盟中的意大利共产党、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等党派不支持普罗迪扩大美军基地和维持阿富汗驻军的政策。以意共和“重建共”为主的人士还组织了80万人次参加、声势浩大的反对扩大美军基地的游行。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对外政策引发的内部危机直接导致了普罗迪辞职。
  普罗迪提交辞呈后表示,要么加强行政权力,要么大家都“回家”。这意味着如果由普罗迪重新组建新政府,执政联盟内部党派必须以普罗迪政府为核心,不能各行其是。执政联盟的两大党派左民党和橄榄联盟随即表示坚定站在普罗迪一边。在野党派则对普罗迪的辞职欢欣鼓舞,认为是取得了胜利,北方联盟甚至要求立即解散政府,举行大选。
  2月24日,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在罗马说,他要求普罗迪继续担任总理,并尽快在参众两院进行政府信任投票。
  纳波利塔诺当天上午在总统府与普罗迪进行了约半小时的会谈。纳波利塔诺在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退回普罗迪的辞呈,继续让他担任总理是解决目前政府危机的唯一办法。纳波利塔诺说,在连续两天与各政党领导人进行的磋商中,他听取了各方的意见,认为现在不适合举行全国大选。
  2月28日,由普罗迪领导的意大利中左联盟政府赢得关键的参议院信任投票。
  3月2日,意大利众议院对普罗迪政府信任投票结束,普罗迪领导的中左政府以342票的绝对多数赢得众议院信任。
  由于中左派议员占据了多数,普罗迪政府通过信任投票是在意料之中。普罗迪随后表示:“现在,政府的执政更强大有力了。”
  (据2月23、25日和3月3日《人民日报》)
  
  玻利维亚改组政府
  
  1月23日晚,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突然宣布改组内阁,新任命7名政府部长,9名部长留任。这是玻左翼政府执政一年来,莫拉莱斯对内阁的首次重大调整,体现莫拉莱斯的治国方略,表明玻利维亚的社会变革计划将向纵深发展。
  印第安人当政全力推进改革
  莫拉莱斯是玻利维亚自西班牙殖民统治之后500年来第一位土著领导人。上台一年来,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社会和经济改革。如宣布石油天然气国有化,成立制宪大会,实行土地改革。对外,加强与委内瑞拉、古巴的关系,与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进行能源合作,等等。莫拉莱斯先后三次调整了石油、劳动和基础服务及公共工程三部长人选,在天然气国有化进程中,玻虽遭受了强大的外资压力,但坚持推进,实现了能源“政治革命”。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