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建章立制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届会议11日至18日在万国宫举行,与会代表就人权理事会首届主席德阿尔瓦提出的建章立制一揽子方案的原则达成了一致。理事会第六届会议19日上午开始举行,会上以46票支持、1票反对正式通过这一方案。该方案确立了定期普遍审议机制、人权特别机制、专家咨询机制以及理事会议程和议事规则等。会议还选举罗马尼亚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科斯泰亚担任人权理事会第二任主席。
  当天,中国代表团团长成竞业在会上发言时说,人权理事会如期完成建章立制工作,为人权理事会工作全面步入正轨奠定了基础。
  成竞业指出,中国代表团自始至终本着建设性态度参与磋商,为实现协商一致体现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中国期待各方继续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以普遍性、公正性、客观性和非选择性等原则为指导,真正实现人权理事会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初衷。
  成竞业对人权理事会协商一致通过“主席案文”表示祝贺。他说,虽然案文并非十全十美,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各方共识。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所有代表团的艰苦努力和政治智慧。中国代表团对有关各方展示的建设性和灵活的姿态表示赞赏,并对人权理事会主席引导各方在关键时刻弥合分歧、克服困难、达成一致表示感谢。
  人权理事会建章立制一揽子方案最重要之处,是确立了定期普遍审议机制,即世界国一律平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每隔四年都接受一次人权状况审议。
  个别国家滥用国别提案是原人权委员会的主要弊端。自1991年以来,人权会通过的100多项国别提案全部针对发展中国家,人权会沦为南北激烈政治对抗的场所,与促进和保障人权的初衷背道而驰,引起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
  为防止国别人权再度沦为人权问题政治化的工具,为成立伊始的人权理事会树立信誉和权威,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建章立制的磋商中明确提出了国别提案的适用标准。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推动下,“主席案文”明确规定国别提案应获得最广泛的支持(最好15个成员国联署)。
  中国在国别人权提案问题上提出的建议有利于保障人权理事会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防止出现滥用国别提案的现象,避免理事会重蹈以前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政治对抗的覆辙,这一建议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理事会各成员国的认可。
  (据6月21日《人民日报》)
  
  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减灾合作机制
  
  5月24日下午,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位于法国巴黎的欧洲空间局总部签署了“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这标志着中国国家航天局已成为该国际减灾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
  “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是由欧洲空间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发起建立的减灾合作机制。该机制通过利用其成员机构提供的卫星资源,向遭受重大灾害的国家无偿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协助受灾国对灾害进行监测和评估。自2000年正式宣布投入运作以来,该机制已启动近百次,向有关受灾国提供了针对洪灾、滑坡、地震、林火、飓风、火山等灾害的数据支持。
  成为国际减灾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后,我国发生重大灾害期间,可无偿获取其他成员国卫星提供的数据,及时监测和评估灾害情况;同时,我国也将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风云气象卫星的数据,向受到灾害的该机制其他成员国无偿提供数据支持。“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的签署,将在满足我国部分重大灾害管理实际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空间合作的领域,提高我国在亚太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
  目前,该机制的成员包括欧洲空间局(ESA)、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加拿大航天局(CSA)、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英国国家空间中心(BNSC)等10余个航天机构。
  (据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八届亚欧外长会议在德国举行
  我外长提出推动亚欧合作建议
  
  5月28日至29日,第八届亚欧外长会议在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举行。包括中国外长杨洁篪以及日本、韩国、东盟10国、欧盟27国的外长或代表在内的亚欧会议45个成员的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印度、巴基斯坦、蒙古、东盟秘书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6个亚欧会议新成员是首次参加亚欧外长会议。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对新形势下推进亚欧合作的看法。
  杨洁篪积极评价亚欧会议机制建立10年来取得的进展,指出在新形势下,亚欧地区的相互关联性和依存度加深,双方需要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新的困难和挑战。
  杨洁篪就推动亚欧合作在今后10年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第一,推进多边主义,加强政治对话与互信。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的沟通与协调,推动有效解决有关热点问题及地区争端,加强反恐、防扩散领域的合作,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探寻有效途径,加强经贸、金融、中小企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务实合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多哈发展议程取得平衡、共赢的结果。
  第三,加强伙伴关系,确保能源安全,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倡导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和协同保障。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应加大绝对减排力度,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的承诺。
  第四,尊重多样性,继续推动文明文化对话。充分尊重不同民族、宗教、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继续开展平等对话,提倡包容而非歧视,交流而非排斥,对话而非对抗,共处而非冲突。
  杨洁篪还阐述了中国在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介绍了中国作为东道国筹备明年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情况。
  会议结束时,杨洁篪与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等亚欧会议协调员共同出席了亚欧外长会议记者会。
  本次会议是亚欧会议第二次扩大后举行的首次外长会议,会议着重审议了亚欧合作的未来发展。
  会议闭幕当天,德国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国发表了《主席声明》。强调欧亚各国应利用亚欧会议机制加强对话与合作,以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声明说,与会各方广泛讨论了共同关心的问题,并且讨论富有成果。本次会议的议题既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反恐、防扩散、世界贸易等全球性问题,也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中东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
  关于伊朗核问题,声明要求伊朗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1747号决议,停止铀浓缩活动,并强调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争端。声明还表示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是相关活动必须符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
  关于朝核问题,声明表示欢迎今年2月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通过的共同文件,强调六方会谈是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最可行机制。声明还说,亚欧会议成员支持中东实现广泛、公正、持久的和平,并呼吁各方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危及和平进程的行动。
  关于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声明强调,为解决2012年旨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气候保护问题,有必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达成一项新的国际协议,并强调有关协议谈判应该在2009年之前结束。声明还表示支持亚欧会议成员间就如何利用新能源加强合作。
  本届会议还对中国将于明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准备工作表示支持,同时对越南愿在2009年承办第九届亚欧外长会议表示欢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