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温家宝主持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1日、15日分别主持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温家宝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紧迫工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认真总结以往改革经验,加快推进和深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会议。
  2006年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以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牵头、16个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经过一年多努力,形成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座谈会上,医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负责人、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农民工、企业工会主席、国企职工、外企职工、县级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居委会负责人、中学校长等22名群众代表先后作了发言。
  温家宝认真听取了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插话交流,询问有关情况,并记下大家的发言要点和修改建议。他说,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举行座谈会,听取医务工作者和基层群众的意见。我们打开中南海的大门,把群众请进来听取意见,就是启进善之门。这样的座谈会还要继续开,边座谈边研究。经过这一轮的征求意见之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稿,适当时候公开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
  温家宝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重视听取医务工作者意见,因为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最熟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重视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因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终要面向人民群众,工作做得好坏,要靠群众评判,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座谈中大家提出关于整体方案中的防、治、康三者的结合,医药之间的结合,城乡之间的结合,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结合等意见和建议都很宝贵,对修改《意见》稿很有帮助,工作小组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收,使《意见》稿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温家宝强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人人关心,家家关心,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和复杂的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我们要继续努力,确保《意见》稿在方向和目标上正确,确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切实可行,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要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发现问题,充实内容,不断对《意见》稿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据4月16日《人民日报》)
  
  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五年选聘
  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人民日报北京3月23日讯,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3月20日,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会上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精神,切实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李源潮指出,要充分认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这项工作。要实行公开选聘、竞争择优,让整个选聘工作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要切实抓好上岗教育培训,特别是要组织选聘的大学生到先进村进行“驻村培训”,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开展农村工作的本领。要根据大学生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制定和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妥善安排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李源潮要求,要加强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鼓励热爱农村、热爱农民、志愿到农村去经受艰苦生活磨炼的优秀大学生积极报名应聘;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注意质量、讲求实效,不追求数量。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社会各方面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建功立业、成长成才。
  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主持会议。
  (据3月24日《人民日报》)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4月8日,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按照历史年代排列,这十个项目依次为: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河南新郑唐户遗址、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河南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墓群、新疆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河北磁县东魏元祜墓与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
  当记者询问:为什么把河北磁县东魏元祜墓与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两个项目合二为一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解释说,这两个墓地相距只有几公里,虽分属两省,但都在东魏北齐时期的都城——邺城周边,河北磁县的是皇族墓地,河南安阳的属平民墓地。
  有记者就网上对于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年代的质疑向专家组询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忠培对此进行了回答。他们指出,之所以认定该城址属良渚文化,证据有三:其一,城墙的壕沟边缘叠压有良渚文化晚期堆积;其二,发现一个良渚文化晚期的灰坑打破城墙;其三,在城墙上发现一口良渚文化晚期的井。由此可以推断,这座古城使用或废弃的下限不会晚于良渚文化晚期,但该城的始建年代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他们同时表示,网上有那么多人关注此事,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考古工作,是件好事。
  (据4月9日《光明日报》)
  
  西安张家堡汉墓群发掘汉代墓葬440余座
  出土文物近3000件
  
  光明日报西安2月21日讯,为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工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2007年对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村东北的张家堡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汉代墓葬440余座,出土陶、铜、铁、铅、玉石、骨等各类文物近3000件。尤为重要的是此次发掘了三座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墓葬,墓葬规格较高,出土了玉衣、铜蒸馏器、大体积的釉陶器等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在新莽时期墓葬中发现了九鼎组合,为汉代社会生活及汉长安城布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对解读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资料。
  这批墓葬位于汉长安城东侧,距离长安城仅2500米,墓葬以西汉中、晚期墓葬为主,少量为西汉早期和新莽时期墓葬,墓主生前应为长安城内的居民。从出土器物来看,均为西汉时期墓葬常见器物,陶器以红彩陶器和釉陶器为主,器类以鼎、盒、壶、仓、奁、灶等为主,但也发现了三座中型墓葬,墓主生前应是具有较高身份地位的贵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