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一位“80后”士兵的精彩“突击”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编者按:4月下旬以来,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沈阳军区某部士官向南林的先进事迹。本期选登的是向南林4月20日做客全军政工网嘉宾访谈栏目实录。向南林与主持人和网友们在线交流,回答了新一代青年官兵十分关切的诸如读书成才、责任义务、婚姻爱情、兴趣爱好、挫折与成功以及“超女超男”、“士兵突击”等等问题。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情报指挥技师兼雷达修理班班长向南林做客全军政工网,与网友们在线交流。
  向南林:各位网友,大家好!我叫向南林。
  主持人:作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我想请向南林同志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是怎样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成长的。
  向南林:青年官兵入伍第一天起,就必须把学习科学理论摆在重要位置。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青春是美好的,但美好的青春需要科学理论来引导。结合自己的实际,我认为学习科学理论能解决三个方面问题:首先,可帮助我们解决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站岗的问题。其次,能使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更加从容。再者,干好本职工作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网友“我是80后的”:作为一名“80后”青年,面对外面多彩世界,你为什么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情有独钟,选择一条与抽象、枯燥的理论相伴的学习道路,你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
  向南林:在我看来,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是最有力的牵引。学理论不像看小说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它是一个潜移默化、慢慢积累的过程。今天看了一本理论书,明天就变聪明了,是不现实的。学理论不能满足于背了多少观点,写了多少笔记,其深远意义在于点滴的积累。理论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基石。每个人都应当学理论,它能给军旅生涯指明正确方向。
  网友“蜀山小兵”:向班长,我也是一名来自巴山蜀水的战士,我也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好,但总觉得理论性的东西太深奥,我的文化程度又不高,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
  向南林: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可供大家参考。我觉得最根本的方法是要认真,再就是持之以恒。大海为什么浩瀚无边?是一滴滴水积累的结果。泰山为什么雄伟?是用一颗颗沙粒堆积而成。人为什么聪明?也是靠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习科学理论也是这样,有那么多的理论书籍,一下子把它读下去、背下来、用起来很难,只能通过一点一滴积累,才能让我们更博学,更明理,更坚定。
  主持人:2007年,一部《士兵突击》红遍大江南北。作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你是怎样评价许三多的?
  向南林:《士兵突击》这部影视片,对火热军营生活进行了较为真实的反映。剧中主人公——许三多也为观众所喜爱。他对事业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追求精神,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当代军人,就要像他那样,掌握好手中武器,做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就要像他那样,面对困难和挫折不低头,敢于迎难而上,永不言败,将“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落实到做好工作上。
  网友“红墨水”:“军营是座大舞台”,你是如何设计成才之路的?
  向南林:每个人都向往成才,希望有一个美丽的人生。我和大家一样,来到部队后想当军官,干一番事业。因为当军官有一个干事业的舞台,可以长期在部队干下去,还很神气。这是自己最初的梦想。当然,人生光有设计不行,要实现理想,必须努力奋斗,一步步朝前走,没有捷径。要像许三多那样,选定了目标就义无反顾地朝前走,肯定会成功。有人开玩笑说,愚不可怕,关键要执著。许三多不算有智慧,他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只有一根筋,一根“不抛弃、不放弃”的求索之筋。
  网友“向往英模”:从张思德、黄继光到雷锋、李向群,我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过不同的士兵典型,谈谈你和他们的异同。
  向南林:这位网友将我和张思德、黄继光、雷锋、李向群这些英模相提并论,我不敢当。这些英模是我的偶像。张思德具有奉献的精神,黄继光是战斗英雄,雷锋是全社会的“道德名片”,李向群则是新时代的抗洪英雄,我和他们相比差得太多太多,要学习的也太多太多,我要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主持人:从你从军9年的历程来看,似乎是一路鲜花、一路阳光,好像没有什么挫折,是这样的吗?
  向南林:人的一生没有平坦大道。一个集团、一个社会,甚至整个人类都是在曲折中发展,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我从军时间不算长,经历也不算多,但也遇到过一些挫折。比如刚入伍时,满怀志向要考学,结果没名额,让我的军官梦为之破灭。后来选择了考士官学校,本来打算留校,又碰上大裁军,学校缩编,也没能留下来。那就回老部队吧,又遇到部队解散了,被分配到现在这个单位,一切从零开始,让我有挫折感。有一天,天下着雨,我内心特别难受,围着操场跑了一圈又一圈,不知道是雨水、泪水还是汗水,眼前一片模糊。后来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路还得向前走,人应该永远保持对生活的希望。于是,我调整了心态,坚持保持乐观态度和工作热情,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荣誉。所以,面对挫折,一定要从哪儿摔倒就从哪儿爬起来。只要重新站起来,一切皆有希望。
  主持人:你是如何把握各种机缘和帮助的?
  向南林: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把握机会,靠的是准备的过程,而准备的过程又是充分积累的过程。你只有积累得足够多,机会才会来,你才能抓得住。机会有它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你准备好了就有它的必然性。为什么刘翔能跑第一,最主要的是因为他准备了。只有常年付出艰辛努力,才有机会最后夺取冠军。从另一个角度说,也许漫长的准备并不能换来热烈的掌声,但我们收获了丰富的经历,这也是你一生的宝贵财富,起码它能让你丰满起来。
  网友“超女”:在社会上“超女超男”现象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作为一名“80后”青年,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超女超男”?你作为一名现代士兵,与“超女超男”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向南林:“超女超男”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今时代进入了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人的价值观不像过去那么单一。“超女超男”能够参加全国性比赛,付出了艰辛努力,十分不易。要说我们军队的“超女超男”,我认为应该是学习上的模范、比武场上的尖子、生活中的榜样。成为“超女超男”后,要正确对待成名后的生活。作为基层官兵,我们要努力成为军营的“超女超男”。
  上等兵尹江:当兵就要吃苦流汗,可是对我们“80后”青年士兵而言,自小在甜水中长大,对苦与累存有胆怯心理,请问你是如何战胜它们的?
  向南林:如何界定苦与累很关键,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什么是苦?什么是累?面对挫折,你若把它当作在享受挫折、享受苦难,那苦难就是一种丰富的阅历,就不会觉得它是苦难。比如我当兵前也做出过痛苦的抉择,包括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痛苦但也是一笔财富。俗话说:“要得苦中苦,方为能上能。”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有人有了一百万,还想要两百万,没有实现就痛苦。什么是快乐?幸福时,想想不幸福的事;失意时,想想得意之事;得意时,想想失意之事。如果能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平静,苦与累就不在话下了。
  网友“装甲小兵”:你在家庭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还无私地帮助别人,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这样做的?你的父母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向南林:我对钱的敏感程度可能超过一般人。说实话,如果有钱,我就没有必要放弃上大学;如果有钱,我母亲当年出车祸,就不会欠那么多债,而留下后遗症;如果有钱,我弟弟可能会考更好的大学。可是,我更理解那些渴望求助的眼神,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当你在沼泽地里往下陷的时候,多么渴望有人能拉你一把呀!俗话说,帮人要帮他最困难的时候。我12岁那年,母亲出车祸了,只有我和弟弟在家照顾母亲,一些好心人有的送来吃的,有的帮我们做饭,这些情景令我终生难忘,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渴望帮助的心。目前,我对别人的这点帮助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我也没想到媒体会来宣传我,我追求心灵的慰藉。我想父母能够理解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