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在纪念廖承志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王兆国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廖承志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学习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奋进。
  廖承志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他是广东省惠阳县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青少年时,就在孙中山、宋庆龄和父母亲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熏陶下,积极投身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他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1928年在上海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光辉道路。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第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担任过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担任过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担任过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侨务办公室主任、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还曾担任过新华社社长,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等重要职务。他一生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实现祖国的统一事业中,在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争取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廖承志同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英勇奋斗,作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担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的廖承志同志,被党派往德国国际海员工会,领导中国海员罢工并取得了胜利。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等职务,积极领导工人运动。1933年8月,他进入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工作,任川陕苏区省委常委。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长征。1938年初,党中央派他去香港主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他遵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积极组织侨胞和港澳同胞支援祖国抗战。日本占领香港后,他辗转到粤北参加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通讯社社长等职务,为加强和发展党的宣传事业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
  廖承志同志为团结海外侨胞、开拓新中国的侨务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国家侨务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侨务政策,关心和维护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关心和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在工作中,他广泛接触各阶层华侨、归侨、侨眷,向中央提出了许多完善侨务工作的重要政策建议。他积极推动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和侨区土改中的遗留问题,推动制定保护侨汇、保护侨户房屋等生活资料的政策。全国解放后,许多华侨和华侨学生陆续回国参加建设和学习,他在归国华侨的安置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亲自担任华侨大学首任校长、党委书记,暨南大学复办后的第一任董事会董事长。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一些国家出现排华事件,我国政府于1960年专门成立了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委员会,廖承志同志担任主任委员,负责统筹几十万名归国华侨的接待和安置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率先冲破“左”的思想的束缚,在侨务工作中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为侨务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廖承志同志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初期,他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负责港澳工作。1978年起,又担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他熟悉港澳情况,与港澳各界人士广交朋友,在港澳社会各阶层中享有很高威望。他参与了中央对港澳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并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了解决香港前途问题的有关具体方案。中英就香港问题进行接触、谈判期间,他利用自己在港澳各界的声望及影响,多次向香港各界人士表明中央对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积极阐明和宣传“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为安定人心、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廖承志同志长期负责对台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就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构想。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2年7月,廖承志同志发表致蒋经国先生信,以振兴中华相勉,以忠孝两全相劝,殷切期望台湾当局捐弃前嫌,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这封信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廖承志同志为加强我国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推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一贯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协助宋庆龄同志领导保卫中国同盟,积极开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外交部顾问、党组第二副书记,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他是中日友好事业的重要奠基人,长期负责领导中日民间友好工作,从1963年起担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整整20年,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国际活动中高瞻远瞩,立场坚定,为国家赢得了良好声誉。他对待国际友人谦虚诚恳,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体现了我党的国际主义精神。
  廖承志同志亲历了我国民主和法制的长期发展过程,他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直接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和1953年选举法的起草。“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廖承志同志也受到冲击,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他强调:“要搞建设,必须有一个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民主是非要不可的。但这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有集中的民主。”1980年全国人大作出决议,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他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内容例如保护华侨和归侨侨眷正当、合法权益等,已在1982年宪法中体现出来,有的内容在后来的宪法修正案中也被吸收。他还提出,应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的投资权益。这在后来陆续制定的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法律中都得到了体现。
  同志们,朋友们!
  廖承志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是无私的、奉献的一生。“丹心一片承先志,鞠躬尽瘁为革命”,这是他50多年革命生涯的最好写照。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建立的不朽历史功绩,我们将永远铭记。他在50多年革命生涯中体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胆略和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我们纪念廖承志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廖承志同志历经风雨坎坷,曾多次身陷囹圄,但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他始终立场坚定,理想信念从未产生丝毫动摇,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乐观主义精神。他说,我们要做一个崇高的革命理想主义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为这个理想坚持下去,直到为这个理想牺牲。他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3年6月,就在他逝世前不久,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还被提名为国家副主席候选人。廖承志同志真正践行了自己的诺言:“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到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