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部分乳制品企业产品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者

作者:佚名




  (三)对有问题的批次产品,有关企业已按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在销售地宣布召回和退货,各地已经全部封存和下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奶粉已没有问题批次产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四)有关地方和部门将进一步查明问题产品污染原因,依法追究责任。
  当天,为防止问题奶粉再次流向社会、流入消费者手中,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向各设区市转发了省工商局制定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销毁办法》。连日来,全省下架的451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已销毁300余吨。
  10月1日晚,国家工商总局紧急发布通知,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对质检总局9月30日通报的20家企业31个批次含三聚氰胺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立即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就地封存销毁,登记造册,防止再次流入市场。
  工商总局同时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在所有商场、超市和奶制品经营者的经营场所醒目位置用大字张贴公告,公布不合格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的品牌和批次,便于消费者识别;同时,要积极协调销售者对不合格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按原购买价格为城乡消费者退货退款。
  10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一是产品检测标准和企业质量管理存在漏洞。由于此前三聚氰胺未作为检测项目,所以生产企业无标准可依,也没有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二是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加工能力增长过快,原料奶资源难以支撑,协调发展矛盾突出,不法分子借机违法谋取利益。
  人民日报北京10月4日讯,记者从农业部日前召开的奶农扶持、饲料整治和奶站整顿工作督导汇报会上获悉: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出台了稳定奶业生产扶持政策,截至10月2日,各地已派出15.2万人次参加奶站整顿和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对18803个奶站进行了监督检查。
  人民日报北京10月4日讯,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市场供应液态奶进行了第六批三聚氰胺抽样检测,未检出三聚氰胺。此次抽检了北京、上海等27个城市市场上75个品牌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液态奶,共609批次。至此,质检总局已对全国市场供应的115个品牌的2093批次液态奶进行了抽样检验,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其中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完达山、卫岗、银桥等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品牌。
  人民日报北京10月5日讯,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乳粉进行了三聚氰胺抽样检测,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此次抽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涉及10个省(市、区)31个品牌的128批次产品,其中包括伊利、广东雅士利、黑龙江光明松鹤、上海晨冠等知名品牌。抽检的其他乳粉涉及21个省(市、区)84个品牌的212批次产品,包括伊利、蒙牛、黑龙江雅士利、江西光明英雄、山西古城等知名品牌。
  10月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奶业整顿和振兴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做好事件处置、奶业整顿和振兴的各项工作。一要精心组织,妥善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二要查清原因,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要全面整顿,恢复奶制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四要制定并落实好促进奶业振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五要明确职责,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六要健全法制,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严格落实执法责任,督促企业规范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10月7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对全国市场液态奶进行的第七次三聚氰胺抽样检测,共抽检了供应22个主要城市和4个中等城市的76个品牌733批次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液态奶,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质检总局近期对9月14日以后生产的乳制品连续进行了抽样检测,截至目前,共抽检了2826批次液态奶,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据9月12-30日、10月1-8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网”,9月20日《光明日报》)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