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盼你生活得比我好

——谈望子成龙心理




  有对夫妻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一步登天。他们要求儿子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否则不是挨打就是挨骂,弄得孩子思想压力很大。一次数学期中考试得了94分,回家后被父母的“联合部队”痛打屁股94下,目的是让他记住这个“悲惨的94分”。事后孩子感到悲观失望,觉得很难达到父母的严厉要求,就离家出走。在囊中无钱,走投无路之时,卧轨自杀了。面对这个惨痛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孩子的父母不是亲生的吗?为什么对孩子这么残忍呢?
  其实,正是由于父母的过分的爱,才导致了如此的人生悲剧。这个孩子的父母在读初中一年级时,“文化大革命”爆发,贴大字报,破四旧,上山下乡,占据了他们读书的宝贵时间。后来回城当了工人,每天劳累异常,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和补学历。殊不知又下了岗,身无长技,夫妻只得靠摆地摊维持生活。从切身体验中,他们认识到,原本他们都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可是社会的动荡使他们失去学习的机会;还因为没有掌握一门技术,提前下岗,生活得非常艰难。他们不想让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条件,上大学,不再像父母那样被人瞧不起。他们的目标很单纯,那就是只盼孩子将来生活得比自己好!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良好的愿望却因出了相反的结果。
  这种父母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思想,在中年一代的父母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其原因和心态与那两位工人夫妇几乎相差无几。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的,一定要让孩子得到。他们并不期望孩子成名成家,只希望他们能受到大学教育,找个体面的工作,不要像自己那样晴天一把汗,雨天一把泥地干苦活累活了。换个角度看,这也反映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入人心,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不过,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地按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不考虑孩子的学习实际,去追求高学历,乃是陷入了心理错位的误区。
  应该认识到,孩子的学习是一种自觉行为,如果他认识不到学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依靠外力只能暂时起作用,却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上面提到的两位家长片面地理解“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旧训,也受到极左年代唯意志论的影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认为只要从严、从难地要求孩子,就没有达不到的目的。因而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其实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度就像绳索一样折断。学习也是如此,要求太高,力所不逮,索性放弃,必然走向反面。因此对待孩子的学业,要尊重学习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循序渐进,决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更不能依靠打骂施加压力,否则将会自食其追悔莫及的苦果。
  还应该认识到,孩子的成龙、成凤并不是以上大学为唯一指归的。所谓“成龙”、“成凤”,也就是成材,有出息。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任何工作,只要刻苦钻研,奋力进取,都能作出成绩,成为“状元”的。虽然我国需要很多具有高等学历的科技人才,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学历的人就没有出息。各种职业结构是一座金字塔的形状,越往上需要的人越少,越往下需要的人越多。下面是上面的基础,没有稳固的基础事业就不能存在,更不用说发展了。因此每个人只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像雷锋说的那样,发挥一个螺丝钉的作用,就尽到了自己的天职。前面提到的两位家长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孩子考上大学,可是他们给孩子定的分数标准,显然是朝着大学奋斗的。
  也应该认识到,人的智力不是完全一样的,学习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是依据家长的主观愿望,而是应该根据孩子的智能基础。 心理学家推梦曾对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三十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成就有一定的关系,而非智力因素的性格心理品质与成就的关系也很密切。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就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包括教育)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智力因素,过分强化“后天环境”,总想按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塑造孩子的未来,这就势必造成学习的压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鉴此,奉劝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加强素质培养,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更不要施加打骂、讽刺、挖苦等压力。“牛不喝水强按头”,只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将父母的拳拳的心意付诸东流。

 


映芳E书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