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成祖北征
|
成祖对北元一共打了六次,仅有第一次是师出有名,第二次是不得不战,其余的四次均为浪费。而严格说来,这六次没有一次打了胜仗。
在元顺帝北走沙漠之时,实力尚相当雄厚,而且在陕甘的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在东北的纳哈出,均有庞大军队。就明朝的立场说,威胁犹往,所以朱元璋之一再竭力想“肃清沙漠”,不无理由。
到了成祖之时,此种威胁业已化为乌有。叫朝内部的行政井井有条,国力充沛,而北元内部篡弑相寻,分崩离析。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以德服人”,“以大事小”的传统,正可乘此发挥,根本用不着动武。成祖却一动再动,动得公私交困。
在北元的一方面,第一位君主元顺帝在洪武三年得了痢疾,去世。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是第二位君主,在位八年,饱经忧患而死,其弟弟脱古思帖木儿是第三位君主,当了十年可汗,被蓝玉击溃,死在叛臣也速迭儿之手。
瓦剌二字,是Oirat或Oirad的译音,在清朝的官方文书上译为“卫拉特”,原意是“边部”。元亡之时,整个瓦剌被一位猛可帖木儿割据,其后分为三部,而马哈木是其中一部的部长。其余两部的领袖是太平与把秃孛罗。
额勒伯克的儿子,在位的时间也是极短,于建文四年被杀。
第八位君主鬼力赤,既非元顺帝的子孙,亦非成吉思汗的苗裔,而是来历不明的一个瓦剌人。后来,他被马哈木杀了。
北元的太师兼知院阿鲁台,在永乐六年扶立额的弟弟本雅失里作为第九位君主。
成祖听到消息,派人送信给本雅失里,劝他对明朝讲和。次年,永乐七年,又派了一位给事中郭骥,作使臣前往。郭骥一到,便被本雅失里与阿鲁台杀了。成祖动火,命令淇国公邱福佩“征虏大将军”印,率领十万骑兵,讨伐北元。
这邱福有勇无谋,推进到胪朐河(克鲁伦河),不等大队人马到齐,便亲自率领一千骑兵穷追,果然中了埋伏,自己阵亡,使得跟随他的将军王聪、火真、王忠、李远,也送了命。剩下的无将之兵,十万人全军覆没。
成祖在面子上,下不了台,只得于永乐八年大举亲征,照理,他该另派一人当主将,不必亲自出马。但是,他对所有的武臣均失掉信心。邱福是他所最赏识的,尚且违反他临别之时“不可轻进”的吩咐,别人似乎更不可靠。
这是他第一次对北元的亲征.所动员的兵有五十万人之多。(其实,兵多反而是一个累赘。在沙漠中行军,粮与水均成问题。)他在三月间出发,五月初一到达克鲁伦河,见不到一个敌人,于是继续北进,渡了兀古儿札河(额尔古纳河),到了五月十三日,才在斡难河的河边,追到了本雅失里。交锋以后,本雅失里丢下辎重,逃走。(据说,他只带了七名骑兵逃走。奇怪的是,《明史》并不曾记载下成祖杀死元兵若干,俘虏若干。)
六月间,成祖班师。班师到飞灵壑,和阿鲁台遭遇。成祖自己带了“铁骑”冲锋(作风与邱福一样),把阿鲁台吓得跌下了马,却又骑上,逃走。成祖挥动大军追赶,杀了敌方一百多人。
七月间,大军回抵开平(多伦),举行庆功宴会。不久,成祖便回到北京。第一次的亲征,顺利结束。
这一年(永乐八年)的冬天,阿鲁台派人送马给成祖,修好。成祖顺水推舟,加重还礼,并且放还所俘的阿鲁台的哥哥一人,妹妹一人。
这时候,本雅失里已经与阿鲁台分手,西奔瓦刺,依附马哈木。阿鲁台不甘示弱,找出了一位阿岱台吉,立为可汗,算是北元第十个君主。这阿岱既非元顺帝的子孙,也不是成吉思汗的苗裔,而是成吉思汗同母弟合撒尔的苗裔。
本雅失里寄居在马哈木的篱下,不甚如意。马哈木对他始则表示欢迎,继则视如赘瘤,终则举兵相向,在永乐十年九月结果了他的性命,另立他的弟弟答里巴为傀儡。
阿鲁台听到消息,便抓住机会,藉口要替“故主”复仇,向成祖请兵讨伐马哈术,并且说愿意“归附”。成祖欣赏他的“孤忠”,封他为“和宁土’,却并不应邀出兵。
马哈木早在永乐七年,成祖派遣邱福讨伐阿鲁台之时,受封为“顺宁王”。瓦刺的其他两个部长,太平与把秃孛罗,也同时受封为“贤义王”与“安乐王”。马哈木而且在袭杀本雅失里以后,向成祖表示过,愿意把得自本雅失里的“传国玺”献给成祖。(这个传国玺是秦朝的,上面刻有李斯所写的小篆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颗玺曾经一度落在孙坚之手,后来由魏晋而隋唐宋,入了元朝宫廷,被元顺帝带到应昌,又被本雅失里带去了瓦剌。)
成祖回答马哈木说:“你既然获得了这件宝物,你自己留着用好了。”(其后这传国玺经由北元的林丹汗,归了清太宗皇太极,被清世祖带到北京。听说,它现今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马哈木献玺而成祖不要,觉得很丢面子,又听到仇人阿鲁台受封,更不开心,便在永乐十一年扣留了成祖的使臣,向成祖要求:叫阿鲁台“遣还”从甘肃宁夏到“鞑靼”去的蒙古人。成祖派了一个宦官海童,到马哈木那里,痛训马哈木一顿。
于是,在这一年(十一年)的冬天,马哈木便聚集了一些兵在饮马河。动辄生气的成祖,因此又决定“亲征”。这是他的第二次亲征,对象不是阿鲁台而是马哈木。
十二年三月,他从北京出发,以柳升郑亨将中军,以陈懋李彬将左右“哨”,以王通谭清将左右“掖”。五军兵力的总人数若干,待考。六月,成祖到达忽兰忽失温,与马哈木的三万兵对垒。 这一战,全靠柳升的神机炮(火器)与成祖自己所率领的铁骑,勉强获得小胜。双方死伤相当,但马哈木等退走。成祖追到了土拉河,捉得几十个俘虏,便下令班师。
阿鲁台,派了一个头目来到大营。成祖派人赏阿鲁台五千一百石米,一百头驴,一百头羊。
瓦刺的全部人口,仅有四万户左右。马哈木见到成祖发了真脾气,不得不于次年,永乐十三年,进贡了若干匹马,所扣留的成祖使臣也同时送还。成祖说,“这瓦剌根本是不值得计较的。”便收下马哈木的马。从此,直至英宗正统十四年“也先”入寇,瓦刺与明朝之间的和平一共维持了三十五年之久。
瓦剌与“鞑靼”之间,“鞑靼”与明朝之间,情形便不同了。“鞑靼”阿鲁台在永乐十三年袭杀瓦剌马哈木的傀儡答里巴。另立一个傀儡,鬼力赤的儿子额森虎,亦即《黄金史》中的所谓斡亦喇台汗。
马哈木为了报复阿鲁台,在永乐十四年绕到斡难河之北,从后面进入阿鲁台所盘踞的成吉思汗的发祥地。此种孤军深入的作风,原是极冒险的。果然,中了埋伏,马哈木自己阵亡,儿子脱欢作了阿鲁台的俘虏。额森虎(斡亦喇台汗)留在瓦剌,没有来,因此也就不曾被俘,当了名副其实的可汗,直至明仁宗洪熙元年。
脱欢于两年以后被放回,作了额森虎的“太师”;他的父亲马哈木,曾经是本雅失里、答里巴与这位额森虎的太师。在蒙古人自己的史书上,他的父亲被称为“马哈木丞相”,而他,被称为“脱欢太师”。
脱欢太师于额森虎死后,找到本雅失里的一个侄孙,脱脱不花,立为可汗,作为瓦刺一方面的第十一位君主。脱欢太师死于明英宗正统四年,脱脱不花可汗死于明景帝景泰三年。
脱欢太师在去世以前,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击杀“鞑靼”的阿鲁台。那时候,阿鲁台已经被明成祖,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的亲征,惊破了胆,对脱欢失掉了抵抗的信心。阿鲁台之所以又遭成祖讨伐,由于在永乐十九年企图掳劫兴和(张北)城内的财富。 明成祖对北元用兵,前后共有六次,第一次是派邱福担任主帅,其余的五次都是御驾亲征。只有第三次是对付瓦剌的马哈木,其他的五次,都是对付“鞑靼”的阿鲁台。
关于前三次,我已经交代明白。这后三次,总而言之,皆花了极大的人力与物力,皆不曾遇到敌军,皆是徒劳往返。后三次的年代是: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在班师回京的中选,死在开平(多伦)西北的榆木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