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民国创立》五八、中华民国军政府
|
共进会的十八星旗(象征长城以南的十八省),在八月二十日(10月11日)黎明被孙鸿斌、蔡济民等同志,升在黄鹤楼。这一面旗帜与兴中会的青天白日旗,在民国元年被分别制定为陆军与海军的军旗。
中和门外,陆军中学的学生整队入城,参加革命。混成协马队第十一营管带张正基,第八镇马标第八标标统喻化龙,均先后率领了他们的残部,入城归顺。
在武昌领导革命的若干同志,如蔡济民、吴兆麟、熊秉坤、邓玉麟、李翊东、方兴、陈磊等人,于八月二十日上午集合在湖北咨议局开会。
大家所讨论的第一件大事,是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一个人作鄂军都督。
军政府的组织,计分军令、参谋、军务、政事四个部,政事部分为外交、内务等七个局。九月初四(10月25日),政事部取消,外交等六个局改为六个部。文书局改为秘书处。
在八月二十日这一天,大家关于军政府只决定了它的名称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在机构方面仅仅先成立一个“谋略处”,以蔡济民、邓玉麟、谢石钦、吴醒汉、张廷辅、高尚志、徐达明、陈宏诰等十五个人为主持人,“筹划并处理一切军政事宜”。这可算是一种委员制的政府。
这政府需要一个足资号召的首脑。“临时总司令”蒋翊武已在八月十八日之夜于被捕后,跳出巡警署花园围墙而逃,同志们不知他逃往何处。被炸药烧伤的孙武与预定的都督刘仲文此时虽均仍在汉口,而汉口与武昌有一水之隔(汉口到了次日,二十一日[10月12日]才光复)。其他的几个素孚重望的领袖:黄兴、居正、谭人凤、宋教仁、杨时杰,这时候没有一个在武昌。
同志们于无可奈何之中,捧出一个黎元洪来。此人在清朝可算是一个中等军事人才;到了民国以后,倘若不作都督或“大总统”,也未尝不能列为比较好的军阀。然而,他和革命毫无关系。在他的脑筋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民主思想。
黎元洪占便宜的地方,是他薄有煦煦之仁的长者风度,平素对部下尚知爱护,论学识与经验,他进过海军学校,参加过甲午中日之战的海军战(于战败时跳水自杀获救),帮过张之洞在湖北创立新军。论地位,他官居第二十一混成协的统领(简称协统,相当于今日的旅长),高过了吴兆麟以次的革命同志。吴兆麟是队官(连长),蔡济民与张鹏程、张廷辅等人是排长,熊秉坤是正目(班长)。
熊秉坤说,黎元洪在八月二十日的凌晨(两点钟以后),派了马弁柳国祥到楚望台军械所,向大家宣布:“黎统领命令,决定‘明早’五时到楚望台。”柳国祥说了这句话便走。熊秉坤与邓玉麟把柳叫了回来,问:“黎明天早上来,是来向我们投降,还是带兵来打我们?”柳国祥回答不出。邓、熊二人吩咐他,向黎问明白了,再来回话。(其后,柳国样并未再来。)
张难先说,提议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是咨议局议员刘赓藻。刘赓藻并非革命团体的分子,何以有资格作此提议?原来,李作栋、禁济民等同志,于占领了武昌全城之时约请了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以下的人,在咨议局与自动赴会的诸位革命领袖一同开会。
据汤化龙事后告诉李廉方说:“革命党人来局时,曾以都督相推。予未有绝对拒绝意。子笏(胡瑞霖)则力持不可。其意以予与革命党素无密切关系,又其时成败尚未可知。”
刘赓藻的提议,获得在座的人赞成。于是,刘和蔡济民被推为迎黎的代表。
刘、蔡二人走了几个地方,最后在楚望台找到了黎。
原来,黎已被马荣和汤启发“拥”到了楚望台。马荣和汤启发巡街,遇到搬皮箱的护兵,从黎的寓所出来。护兵被追问一番以后,说出黎已经躲藏在黄土坡刘文吉参谋的家里。马、汤二人于是便走到刘参谋家,强迫黎元洪去楚望台,“主持大计”。
据说,黎元洪是藏身在床底下,被马荣拖了出来的。黎元洪自己也在写给萨镇冰的信里说,“党军驱逐瑞督出城后,即率队来‘营’,合围搜索。洪换便衣,避匿‘室后’,当被索执,责以大义。洪只得权为应允。”
马荣、汤启发等带黎元洪与黎的“执事官”王安澜到了楚望台。吴兆麟下令,举枪对黎致敬。有一位炮兵高呼:“请统领下令作战!”王安澜劝黎不要答应,炮兵拨刀走向前去,砍王安澜。黎遮住了王安澜。李翊东说:“此地不便下令,请统领去咨议局。”
这时候,刘赓藻与蔡济民也已来到了楚望台,和熊秉坤、邓玉麟、李翊东等人便簇拥着黎元洪去咨议局。
到达咨议局,在座的大家拥黎就鄂军都督之职。黎依然不肯。李翊东在预先准备好的安民布告上,替黎元洪签了一个“黎”字。
两天以后,汉阳、汉口相继收复,黎元洪才有了附和革命的决心。他在八月二十三日让蔡济民与刘熙卿等替他剪去辫子。又过了两天,到了八月二十五日(10月16日),居正等人设坛,请他出来祭拜黄帝,誓师就职。他这才死心塌地,当起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