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论判决书中“法官后语”的语篇分析

作者:邱昭继




  提 要 “法官后语”是附注在判决书尾郜之后的一段对当事人有教育意义的话。法官后语的目的是对当事人进行道德教育,它包括法官的道德评价、道德情感、道德理想等具体内容。“法官后语”的特定目的使得它获得了独立的语篇地位,总目的与子目的将语篇有机地连贯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整体。“法官后语”为了达到它的目的,它在说理方式上大量地诉诸情感,广泛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是“法官后语”常用的说理方式。“法官后语”采用的是文学化的语言。引用、对偶、排比是法官最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关键词 法官后语 目的原则 目的意义 语篇连贯 目的策略
  目前,不少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的时候,别出心裁地附上了一段对当事人具有教育意义的话。人们称这些话为“法官后语”或“法官寄语”。“法官后语”表达了主审法官对当事人的期盼、勉励或谴责。从语篇学的角度看,“法官后语”即是一个独立的语篇。虽然它附设在判决书的后面,但它对当事人进行的是道德评价,而判决书正文对当事人进行的是法律评价,两者的主要目的不同。
  
  一、“法官后语”的目的意义
  
  判决书中的“法官后语”现象引起了司法界和法学界的广泛讨论。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2002)认为通过附设“法官后语”可以增强裁判文书正文的说服力,软化裁判文书的僵硬性。最高人民法院的周道鸾(2002)先生则认为“法官后语”“实现了情与法的相互交融,使当事人不仅受到法律教育,而且受到道德教育,使判决有理有情,从而拉近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促使判决更易为当事人所接受”。
  而法学学者对此多持否定态度。米健教授(2003)认为“法官后语”违背制度规则,易造成基本司法观念与法官角色意识的混乱,并且影响了司法改革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因此,他建议全国司法系统范围内应谨慎采用“法官后语”的做法。樊崇义教授(2003)则从判决书的内容、格式、既判力以及法官的地位这四个方面否定了附设“法官后语”的做法。
  张志铭教授(2002)对“法官后语”现象采取了一种比较折中的立场。他首先肯定了改革者在推行“法官后语”改革时所表现出来的进取而又谨慎的司法美德;其次肯定了此项改革的意图或初衷。但他否定“法官后语”改革的表现形式。
  上述探讨涉及到“法官后语”现象的许多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但是这些讨论没有进一步研究“法官后语”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笔者以为应当从目的原则的角度来论证“法官后语”的正当性。“法官后语”现象反映了中国法官强烈的道德情怀和道德诉求,这是中国人心性发达的体现。我国现行的裁判文书要求法官对判决结果进行严格的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它又没有为法官的道德诉求留下多少表达的空间,于是他们采用“法官后语”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道德诉求。“法官后语”的意义存在于法官的目的之中。离开了法官撰写后语的目的就很难理解“法官后语”的意义。法官后语的目的是对当事人进行道德教育,它包括法官的道德评价、道德情感、道德理想等具体内容。这跟判决书正文的目的有着根本的不同,正文是法官对当事人进行的法律评价,它的目的在于裁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道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法官后语”不宜放在判决书的正文部分予以论述,应当附设于正文之后。现以一则“法官后语”说明它的目的意义。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的法官贾建平长期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她针对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特殊性,采用了在判决书后页附“法官后语”的做法,通过剖析少年犯的成长轨迹、个性特点、怎么会走向犯罪、今后怎样走向新生,力求通过这种形式对被告人给予道德上的劝告、启迪和指引。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犯罪中,贾建平在刑事判决书的后面对两名罪犯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徐某某、沈某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生存于社会空间所从事的一切行为必须受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的制约,不可任凭自己的喜好,为所欲为。你们两人均系未成年人,有着花一样的年华,相伴你们的应当是绚丽多彩的幸福生活,充满幻想的童年时代和诗一般的学生生涯。然而,由于你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盲目的沉湎于上网玩游戏,
  一味地迷恋追求虚幻飘渺的网络世界,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消耗在鼠标和键盘上。“人生的最大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你们现在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但是你们却没有发挥青少年的聪明才智,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在学校好好学习,如沈某某,在校期间经常逃学、旷课到网吧打游戏,父母亲给的零花钱用完后多次到教师办公室偷窃老师的现金,经学校、公安机关和父母批评教育仍屡教不改,当受到家长的责骂后,竟然离家出走,在网吧吃、玩、住一体化消费最长达一星期之久。因而沈某某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其在校期间的偷窃陋习以及结识社会上的不良朋友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又如徐凯明,在春节初回到南浔后与所谓的朋友厮混在一起唱歌、网吧玩游戏,经常夜不归宿,将自己辛苦挣得的积蓄挥霍一空,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实施了盗窃行为,将自己推入了犯罪的深渊。两人不但给自己的人生蒙上耻辱,也为各自的家庭带来悲哀,即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亲人,更危害了社会。“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希望你们从思想深处找寻自己失足的根源,从犯罪的阴影中走出来,吸取深刻教训,珍惜未来,通过自身的努力重塑自我。
  贾建平法官在这段后语中没有提及法律,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法律评价,但是道德评价切贯穿始终。她在后语中几处引用了名言警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生的最大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这几句话是贾建平对未成年罪犯进行道德评价的根据。正因为是道德评价,她的评价范围也大大地超出了犯罪行为的限制。“与所谓的朋友厮混在一起唱歌、网吧玩游戏,经常夜不归宿,将自己辛苦挣得的积蓄挥霍一空”这些行为也纳入了她的评价范围之内。
  贾建平法官写这段语重心长的话,目的就是最后一句话:希望你们从思想深处找寻自己失足的根源,从犯罪的阴影中走出来,吸取深刻教训,珍惜未来,通过自身的努力重塑自我。“法官后语”表达了法官强烈的道德情怀。道德教育就是它的目的所在。法官后语是法官给予当事人的道德评判,这种评判跟法律没有关系,完全是从法官个人的道德立场出发的,它代表的是法官的道德评价。“法官后语”就是在判决书中对当事人施以伦理道德教化、矫正当事人的不正确认识、唤起人性的良知、最终将法律的“他律”转化为当事人的“自律”。(2002,p30)“法官后语”的目的决定了它的独立语篇地位,也是它的意义所在。
  
  二、“法官后语”的语篇连贯分析

[2]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