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修辞理论·修辞现象·修辞教学

作者:曾毅平




  “两岸三地修辞学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5—20日在暨南大学召开。会议由黎运汉先生召集,大陆、台湾、澳门80多位学者与会,主题为修辞理论、修辞现象及修辞教学。
  
  一、关于修辞学核心概念的梳理与再认识
  
  胡范铸认为,不同的理论假设会产生不同的核心概念,任何核心概念都是理论和方法的统一。修辞学目前迫切需要审视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对现有的术语加以梳理。他认为“言语行为”的核心概念很值得认真研究。言语行为包含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面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言语行为,首先要确定该种行为的性质,比如法律领域的语言运用是法律行为,史家书写和记载历史是历史研究行为。修辞学者研究不同的言语行为,必须能站在该学科的前沿和该行学者对话,能够站在行家的角度,揭示该类言语行为的特点。第二,要研究特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是什么,揭示言语行为的结构方式。第三,该言语行为的策略性规则是什么,修辞格是策略性规则的一部分。第四,要实现策略性规则,该如何选择语言材料,与策略性规则相适应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是什么。他认为,不能抓住特定言语行为的本质,就无从理解特定的言语行为策略。宗世海也认为,提升修辞学的科学内涵,要从最基本的概念人手改进,并且概念要严谨统一。刘焕辉提出要重新认识语境的本质。他认为,语境是一种语义氛围。言内语境是语言符号在线性序列的语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语义氛围;交际语境是交际文化所赋予的语义氛围;社会语境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所赋予语言使用的语义氛围。陈佳旋认为修辞原则是修辞行为中制约行为成功与否的原则,修辞的最高原则是“收效”,而不是“得体”。冯寿忠讨论了修辞研究中的修辞手段、方法、策略、目标等概念。丁金国指出,语体和风格理论的核心概念文体、语体、语域、风格既不同义也不交叉,是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不可互相替代的概念。文体是文章体裁,是从现实具体的客观语篇中概括出来的书面语用形式的类,是可验证、可预测、可重复的范式。语体是在语言运用功能域制约下所形成的语用范式,是人们在长期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对语言运用与语境之间的选择关系类型化的结果。语域是由语言运用的功能域差异所引起的语言变体,是按正式程度划分的语体风格类别。
  
  二、关于修辞学的学科属性
  
  曾毅平认为,修辞行为具有言语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和传播属性。修辞的问题,不是用语言学方法能完全阐释清楚的,针对其不同属性,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出修辞学自己的解释理论和阐释方法。在语言学范围内,要充分认识修辞学的特殊性。语言结构要素的研究在共时平面上其对象基本上是静态的;而修辞学是研究动态使用中的语言,它的研究对象既与相对静态的语言结构有关,又要与社会语境、语言的使用者联系起来。研究修辞学既要有解析语言结构的功底,又要有处理社会语境和交际语境的能力。目前在用语言学方法做修辞学方面,需要寻求突破。刘凤玲认为,修辞学是本体语言学的应用学科;修辞学与语用学都研究语言的应用和理解,前者重在应用,后者重在理解;修辞学是广义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宗世海认为,修辞学与语用学关系密切,均属言语学科,修辞学的研究任务有两块,一是语言系统各要素的修辞功能,二是整体的话语文章的规范和规律。夏中华认为,修辞、语用研究的内容具有一致性,语境问题在两个学科中都很重要,两者研究的范畴和切入点有差别,关注的角度不一样,修辞关注由意义到形式的问题,语用关注由形式到意义的问题。
  
  三、关于修辞学的研究范围
  
  黎运汉、盛永生认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和接受共同构成的修辞现象。宗世海则认为,修辞属表达,不包括理解,二者是不同主体的不同行为,如想扩大范围,必须在逻辑和学理上证明这样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曹德和认为,修辞指编码,并不包含解码;修辞学是编码学,但不能只研究编码不研究解码。吴土艮认为,修辞“无处不在”,亦即修辞活动渗透在日常交际领域的每一环节,表现在语言交际的一言一语里;修辞要研究从语言意义向言语意义转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切现象,这里的“一切”虽是统指,但没有“无所不包”。宗廷虎主张把修辞史纳入修辞学研究视野。他界定了修辞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揭示了修辞现象演进的客观性,辨析了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的差别和联系,认为研究修辞史是时代和学术发展的要求。黄丽贞介绍,台湾的修辞学在辞格研究方面做得比较深入,修辞鉴赏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四、关于修辞学的研究形态和新的研究样式
  
  曾毅平认为主体性修辞研究、鉴赏性修辞研究、修辞方式研究和社会真实事件修辞研究是修辞学最主要的研究形态。何自然将“模因”的观念和基本理论移植于语言研究,主张研究语言模因现象,用模因理论重新认识一些修辞方式,解释传统辞格,他还总结了修辞中模因效应的主要类型,认为模因观可以加深或改变对语言起源、语言习得、语言使用等问题的认识;复制和类推是语言模因的两种表现。冯广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要研究语言和谐,以“和谐”观重新认识修辞的性质和修辞的原则、要求。他认为研究语言和谐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深厚的哲学和文化背景;和谐是语言使用和语言生活的最高原则。研究语言和谐要从语言内部和外部找准切入点。
  李秀明认为交际行为包含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元话语标记主要具有语篇组织功能、监控功能,评价功能和互动功能。
  
  五、关于修辞教学
  
  张静认为现代汉语教学应以修辞为中心建立教学体系,克服语法研究越来越脱离语言运用的弊病。韩荔华认为,大学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修辞学从属于现代汉语课,课时太少,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她认为,大学修辞教学改革要拓展教学范围、建构完整的修辞学教学体系、开拓系统而科学的修辞学教育研究领域,要注重将修辞教育拓展到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领域。宗世海认为要区分修辞训练和修辞学教学。童山东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论述了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认为言语交际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方面,修辞学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张舸讨论修辞学中的表达原则与接受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欠缺修辞知识对留学生中介语造成的影响,她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紧密联系修辞学。谭学纯、肖莉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比喻义的处理为观察点,论析了比喻义的释义模式及其认知理据,认为将释义模式引入母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在某种规则支配下进行词义教学,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在语义理解和运用方面提高效率。方祖燊、黄丽贞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修辞学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情况,认为台湾的修辞学偏重于鉴赏教学,师范院校通过修辞学的教学,学生对篇章、句子、词语的赏析能力,明显高于别的学校的学生。修辞学的应用也很普遍,文字、音韵、训诂的教学都要用到修辞学。程祥徽、邵朝阳介绍了澳门语体、语言风格和修辞学研究与教学的情况。
  
  六、修辞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邵敬敏认为,修辞学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很受重视,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一批有作为的中青年学者都曾涉足修辞学研究。现在修辞学正在被边缘化,语言学刊物很少发修辞学的论文。他认为,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写得非常好,但不能抱着不放,要敢于走出他的体系进行理论创新。语法学有很多种理论,有不同的语法学体系,而修辞学却理论单一,体系陈旧;现在的修辞学研究理论意识太差。语用和修辞现在还没结合好;语法和修辞关系也很密切,该怎么把两者的研究贯通起来,也值得探索。他建议以后可以多举办一些专题性的学术会议,深入讨论修辞学的一些具体问题,使修辞研究做得更深入一些。修辞学的人才培养问题也值得重视,目前能够培养修辞学方向博士的点还比较少,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有些修辞学博士,甚至于申报课题也不愿意报修辞学的题目,修辞学后继乏人的问题值得深思。他殷切期望修辞学研究的一些根本问题能得到大家充分的重视,使中国现代修辞学在2l世纪能够重振雄风,成为显学。
  王德春认为,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内容深刻,领域广阔。有三大趋势值得重视,一是拓展修辞学研究新的领域,多角度研究修辞现象。二是修辞学在同其他学科的碰撞中产生灵感,获得新的动力。三是重视修辞学的应用研究和普及工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