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汉字修辞研究的新成果
作者:鹿晓燕
一、论证了汉字修辞的载体是汉字的形体,论述了“汉字是思维的一种工具”
曹先生通过跟拼音字母的对比研究,揭示出语言要素修辞的物质形式是语音,离开了语音,则无所谓语言要素修辞;而汉字修辞的物质形式是汉字的形体,离开了汉字的形体,汉字修辞也无从谈起。
在《汉字修辞学》的基础之上,作者认为汉字修辞格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一种反映。不论是凭借汉字的结构形体来思维。还是是凭借其外观形体来思维;不论是以汉字的整体来思维,还是以其局部来思维,都是汉字作为思维的工具的结果和反映。
二、论述汉字辞格的接受语境
曹先生指出,汉字修辞语境的构成要素跟语言要素修辞语境的构成要素有强烈的一致性:既有文内接受语境,也有文外接受语境。
曹先生在论述文内接受语境后总结道,不管是哪一种接受语境,都是取决于修辞信息的传递者,取决于表达者的修辞意图。这一论断抓住了语境的核心。
汉字修辞的物质形式是字形,因此,汉字修辞对接受者的要求比较特殊:它不仅要求读者认识汉字,理解汉字的意思,融进作者所要求的语境中,还要求读者懂得汉字的结构,必要时,还要求读者有一定的繁体字功底。如字谜:左边来,少两人,右边往,少两人。谜底为“柱”。(“来”的繁体是“来”。)
三、对离台做了全面的论述
曹先生对离合这种手法的运用做了追本溯源的考察,根据大量的语言事实透彻详尽的分析了离合的主要特点:作者离,读者合;并且指出,离合不是汉字的专利,词语也有离合。
他客观地分析了现当代修辞学家对离合的阐释,正确地指出了他们的不足,对陈望道等修辞大家的离合理论进行辩证的分析,对他本人在《汉字修辞学》中关于离合的论述中的不足,也作了客观的分析。
他指出了离合由最初的“作者离、读者合”发展到“作者离、读者合”与“作者合、读者离”并存的特点,并且把离合与拆字、并字联系起来,认为拆字的特点是“作者离、读者合”,并字的特点是“作者合、读者离”。这是极有见地的。
四、对汉字修辞的边缘问题进行了研究
首先,曹先生肯定了汉字修辞可以跟汉语修辞进行合作,在很多情况下,汉字修辞和汉语修辞可以兼用。曹先生认为,汉字修辞格与语言要素修辞格属于不同的类别范畴,因此在同一语言现象中,可能出现兼属的情况,比如拆字兼借代、拆字兼双关,便是汉字修辞格与语言要素修辞格的兼用现象。
其次,作者进一步论述了汉字的形体给拆字、并字的灵活运用提供了一个充分的表现空间。并指出拆开汉字不一定就是拆字,拆字是一种汉字修辞格,有一定的积极的修辞意义。
再次,对字谜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他不仅对字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如对字谜所采用的增笔、减笔、拆字等汉字修辞格分别举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还对其采用的技巧手段深入分析,可谓对字谜研究的一大贡献。
最后,对非辞格的汉字修辞现象做了前瞻性的论述。所谓非辞格的汉字修辞现象,即具备一定的修辞效果,但还未单独成为一个辞格的汉字使用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利用偏旁相同的汉字和利用字形相近的汉字。这两种修辞现象都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或诙谐幽默,或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