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元曲中的比拟句考察

作者:王 琴




  提要:金元时期出现了结构形式和句法功能都与前代有着本质不同的新的比拟句式,这种比拟句式既有全式,又有简式。本文从“不带比拟属性”和“带比拟属性”两个角度时元曲中的比拟句进行考察,分析了两种比拟句不同的结构和特点。本文还从历时的角度梳理了比拟句的发展轨迹,倾向于认为这种新的比拟句在金元时期出现既有汉语自身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又有受阿尔泰语同类句式影响的外部因素。
  关键词:比拟属性 全式 简式 定位 内因 外因
  
  元曲不仅在文学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汉语发展的历史中有独特的价值。汉语自宋元以后,正从近代向现代逐渐过渡,各种语言要素此消彼长,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元曲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反映了汉语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很值得研究。
  比拟是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其基本格式是“甲+像义动词+乙+比拟助词”。这一格式实际上表达三种不同的语法意义:比较、比拟、判断。这三种语法意义中,比较和比拟有相似之处,都是在甲和乙有共同点的基础上对共同点进行描述,表示判断的用法和表示比较、比拟的用法实际上也是紧密相联的。江蓝生(1992)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曾有过论述。①本文所讨论的比拟句是一种广义的比拟句,既包括比拟用法,又包括比较用法,比严格意义上的比拟用法内涵大。就汉语比拟式的历史发展而言。金元时期出现了与先秦唐宋完全不同的新的句式,这种新的句式语法功能也与前代不同,对于这种新的句式产生的原因,学界观点不同,存在分歧。本文选取金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元曲进行考察,以期对学界观点进行佐证(语料主要来源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古代汉语语料库);同时,从形式上探讨比拟句的历史发展,也是汉语修辞史(修辞格史)的重要内容。
  
  一、元曲中的比拟句形式
  
  对比拟句进行分类,多侧重于结构特点,李思明(1998)、江蓝生(1999)从形式上把比拟句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式,一种是简式。对于全式,李思明定义为:比拟动词+比拟客体+比拟助词,江蓝生定义为:D+X+Z;对于简式,李思明定义为:比拟客体+比拟助词,⑦江蓝生定义为:X+Z。江蓝生文中的D代表比拟动词,X代表比拟动词后面的成分,相当于比拟客体,Z代表比拟助词,两位先生的分类实际上是一样的。比拟句的参项涉及到以下几个:比拟主体(本体)、比拟客体(客体)、比拟动词(像义动词)、比拟助词、比拟属性(属性)。从语用的角度来说。比拟主体充当主语在古今汉语中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而比拟客体和比拟动词、比拟助词以及比拟属性之间的位置关系曾经发生过较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成熟于金元时期。下面我们从不带比拟属性和带有比拟属性两个方面对元曲中的比拟句进行考察。
  (一)不带比拟属性的比拟句
  其变体主要有“本体+像义动词+客体”(如:甲像乙)、“本体+像义动词+客体+比拟助词”(如:甲像乙一样)、“本体+客体+比拟助词”(如:甲乙一样)三种。前两种形式虽然在汉语史上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但一直贯穿了汉语史发展的始终,其发生的变化主要是词汇形式的更替;第三种形式是比较晚起的。
  本体+像义动词+客体:出现的像义动词主要有“如、若、似、象”等,以“似、如”为主,“若、象”少用。
  (1)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够好夫妻
  |似|水|如|鱼。(《全元曲·杂剧》)
  (2)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
  |如|电。(《全元曲·戏文》)这种形式是最基本的主谓宾结构。
  本体+像义动词+客体+比拟助词:像义动词和比拟助词构成“似……一般”、“如……一般”、“和……相似”、“似……相似”、“与……相似”、“如……样”等结构。
  (3)虽然这头发值不得恁多钱,也只把做些
  意儿,一|似|教化|一般|。(《全元曲·戏文·蔡伯喈琵琶记》)
  (4)(正末云)功名二字,|如|同那百尺高竿上调把戏|一般|,性命不保,脱不得酒色财气这四般儿。(《全元曲·杂剧一》)
  (5)(正末唱)我这里孜孜的端详了多半时,好|和|我那亡过的汤哥|相似|。(《全元曲·杂剧三·罗李郎大闹相国寺》)
  (6)说那小厮一时拳,|似|剪鞭|相似|。(《全元曲·杂剧三》)
  (7)|金盏儿|才吟罢送行诗,似歌彻断肠词,生离别便|与|死|相似|。(《全元曲·杂剧二·西游记杂剧》)
  (8)|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全元曲·杂剧一·汉宫秋》)这种形式既有像义动词,又有比拟助词,是具有双重谓语重心标记的比拟句形式。
  本体+客体+比拟助词:这是一种比拟助词后置的比拟句形式,明代开始出现,元曲中罕见,兹不举例。
  这三种形式中,全式“本体+像义动词+客体+比拟助词”(甲像乙一样)在元曲中使用频率尽管很高。简式“本体+像义动词+客体”(甲像乙)也是常见的句式。以上这三种形式也可以看作是带有比拟属性的比拟句的源形式。
  (二)带有比拟属性的比拟句
  其变体主要有“本体+属性+像义动词+客体”(如:甲美如乙)、“本体+属性+像义动词+客体+比拟助词”(如:甲美如乙一样)、“本体+客体+比拟助词+属性”(如:甲乙一样美)、“本体+像义动词+客体+比拟助词+属性”(如:甲像乙一样美)、“本体+像义动词+客体+属性”(如:甲如乙美)。根据客体和属性的位置关系又分为两类:客体位于属性之后(前两种),客体位于属性之前(后三种)。
  1、客体位于属性之后
  本体+属性+像义动词+客体:出现的像义动词主要有“如、若、似”等。
  (9)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全元曲·散曲·隐居》)
  (10)|紫花儿|却是红|如|鹤顶,赤|若|鸡冠,白|似|羊脂。(《全元曲·散曲·遗张伯元》)这种形式仍属于(主)谓宾/补结构。
  本体+属性+像义动词+客体+比拟助词:这种句式仍是具有双重谓语重心标记的比拟句形式,元代使用频度极低,兹不举例。
  属性位于客体之前的这两种句式中,简式“本体+属性+像义动词+客体”(甲美如乙)这种形式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全式“本体+属性+像义动词+客体+比拟助词”(甲美如乙一样)则处于从属地位。
  2、客体位于属性之前
  本体+客体+比拟助词+属性:出现的比拟助词主要有“般、也似、似、样”等。
  (11)他只要自称尊,自显能,觑的人粪土|般|污.草芥|般|轻。(《全元曲·杂剧二·汉高祖濯足气英布》)
  (12)性儿神羊|也似|善,口儿蜜钵|也似|甜。(《全元曲·散曲·嘲少年》)
  (13)(正末唱)咱如今先备下这杀人刀门扇|似|阔。(《全元曲·杂剧二·汉高祖濯足气英布》)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