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首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作者:佚名




  2007年12月27日至28日,首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研讨会在杭州隆重举行,本届会议由浙江大学当代话语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外40余所高校近七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1)当代中国话语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构建问题;2)中国历史、文化、心理、哲学、宗教等与当代中国话语的关系;3)中国传统语言交际哲学、理论、方法;4)西方话语研究的文化局限性及欧洲中心主义问题;5)反映重大社会问题或现象的当代中国话语:6)当代中国行业、社群、阶层话语研究;7)东西方话语的比较研究;8)以话语为平台的跨学科对话。
  大会共进行了六场讨论,宣读了26篇论文。会议紧凑而又热烈,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文艺学、外语教学等不同研究视角对当代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话语现象和话语问题进行解读和交流,实实在在地开展了一场以“话语”为平台的跨学科对话。
  浙江人学施旭教授在“谁需要‘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报告中介绍了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内涵,阐明了开展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当代中国话语研究将促使外语界、中国语言文学界以及其他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界的交叉创新,有助于建立中华学术新范式,推动国际话语研究的文化多元化。
  其他交流的论文题目包括“‘夷’、‘洋’、‘西’、‘外’——文化代号的变迁与语言的嬗变”、“多模态话语分析与中国语境”、“市场化时代性别话语的转型分析”、“话语中国:中美话语构造比较”、“话语分析的纯语言性研究和社会性走向”、“台湾话语”等等。代表们尤其就“什么是‘话语’?”“什么不是‘话语’?”“‘当代中国话语’的‘当代’如何界定?”“建构中国话语研究范式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通过此次研讨会,学者们探索了当前各领域话语研究的共通性,同时也明确了概念理解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提出必须通过各领域的对话和交流。以话语为纽带把分离的人文各学科联结起来,推动中国话语研究的发展,并进一步拓展人类对语言、自身以及客观世界的理解。
  本届研讨会不仅展示了我国学者在话语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相当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约有三十多位博士生、硕士生列席了会议,许多人在自由讨论中提出的尖锐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深思和共鸣。(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