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再论三个程度副词“巨”、“狂”、“奇”

作者:胡丽珍




  提要 在报刊、网络用语以及年轻人的口语中。有三个使用频率极高的程度副词,即“巨”、“奇”和“狂”。实际上。三词分别从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开始就有极性程度副词的用法。它们的形成符合极性程度副词形成的一般规律,二十一世纪以来,三者用例不断增多,这些用例是时古代汉语用法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巨 奇 狂
  
  笔者曾写过《说说程度副词“暴”和“超”》一文,其中谈到程度副词“暴”和“超”的形成及其在现代报刊、网络用语以及年轻人口语中流行的情况。我们认为现代流行的程度副词,还有“巨”、“奇”、“狂”值得注意。
  我们先看三者的组合功能:
  第一、与性质形容词的组合
  (1)张晓丽《我要的幸福》:“我的女朋友长得巨漂亮,他说。”(《山西文学》2004年第2期)
  (2)马文秋《山里不能没有蛇》:“它的毒液毒性奇强,咬人一口。若无特效蛇药。不出半袋烟工夫人必死无疑。”(《民间文学》2005年第12期)
  (3)万小刚《方秋的大学时代》:“所以他和第二个女朋友见面的第一晚就去了离我们学校狂远的长江大桥。”(《小说精选》2005年第10期)
  第二、与心理动词的组合
  (4)佚名《恶作剧年代》:“高二,一同学巨喜欢孙燕姿,把其名写于练习册上,竟忘了写自己的名。”(《真情》2004年第9期)
  (5)蓝刺《爱情不过季》:“跳级生还可以如此优秀,我狂恨。”(《女友(网络版)》2004年第9期)
  “奇”与心理动词的组合在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未曾见到用例。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奇”却能和心理动词组合。如:
  (6)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健伃》)
  第三、与动词“有/没”的组合
  (7)邢娜《铁轨生活》:“小邢没有再说什么。
  而菲菲的脑子里就只有那巨有意思的电视连续剧。”(《创作文字客》2004年第5期)
  (8)马小蔚《“三八”盛况》:“真是的,狂没风度,但看来理由是蛮充分的。”(《龙源文摘》2005年7月)
  从以上例句的组合和分布看,“巨”、“奇”、“狂”这三个词为程度副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它们和“暴”与“超”一样,副词用法并不是到现代汉语中才形成的,而是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有了程度副词的用法,而且三者有着同样的虚化路径:表示名物的性质一表示动作的状态一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如表示名物的性质:
  (9)于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溜。(《公羊传·哀公六年》)
  (10)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荀子·非相》)
  (11)穷虎奔突,狂兕触蹷。(班固《西都赋》)
  “巨囊”即“大囊”,“大”则超出一般的体积;“奇衣”即“珍异之衣”;“狂兕”即“凶暴、狂乱”之兕。形容词表示事物的这种性质和特点。通过功能扩展可以进一步表示动作的状态,如:
  (12)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荀子·王霸》)
  (13)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14)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触岩抵隈,郁怒彪休。(三国魏·嵇康《琴赋》)
  “巨用”,杨惊注:“巨者,大之极也。”“巨”表示“用”的程度很大;“奇变”即为“出人意料”的变化,也含有超出一般变化之义;“狂赴”中“狂”表示“赴”这个动作的状态“急遽”。如果说,这三个词在修饰一般动词时更多的是突出其状态“迅速”的话,那么它们修饰心里动词则更侧重于表示其动作的程度。如:
  (15)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以为巨恨耳。(《抱朴子·遐览》)
  (16)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汉书·黄琬传》)
  (17)岂以一朝之忿,而肆其狂怒者哉。(汉应劭《风俗通·过誉·太原周党》)
  而我们知道,含有“超过一定常规量,达到某种较高状态”的词都有演变成表示程度深副词的语义基础。如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极”、“顶”、“过”、“大”、“老”、“怪”、“格外”、“分外”、“十分”、“万分”、“非常”、“异常”、“特别”等的形成莫不如此。“巨”、“狂”、“奇”也因为其功能扩展(修饰性质形容词)而进一步虚化成程度副词。如:
  (18)光如激电,影若浮星,何神怪之巨伟,信一览而九惊。(三国魏·曹植《车渠椀赋》)
  (19)嗣君听于巨猾,每凛然而负芒。(《北齐书·颜之推传》)
  “巨伟”即“特别、非常奇异”;而“巨猾”则是“特别狡猾”之义,和“老奸巨滑”中的“老”性质是一致的,同样是副词。
  (20)后有四兄二姊……兄客卿,幼而奇嶷。(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
  (21)许允妇是阮卫肘女、德如妹,奇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奇嶷”即“特别聪敏”,“奇丑”即“非常丑陋”。
  (22)李洞《送醉画王处士》:“几年乘兴住南吴,狂醉兰舟夜落湖。”(《全唐诗》卷七二三)
  (23)太子通事舍人李涉,性狂险,投匦上书,论希先、承璀无罪,不宜贬戮。(《旧唐书·吐突承璀传》)
  “狂醉”即“大醉”、“很醉”;“狂险”则表示“非常阴险”之义。从以上诸例可见。程度副词“巨”、“奇”、“狂”分别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就已经形成,现代汉语中副词用法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只是各大辞书忽略了。另外,它们作为程度副词,现代汉语中与动词“有/无”的组合也是对近代汉语用法的继承。如:
  (24)章邵者,恒为商贾,巨有财帛,而终不舍路歧,贪猥诛求。(《太平广记·报应》卷一三三)
  (25)有不能详者,洪文必已详之,巨无庸赘。(《野叟曝言》第八七回)
  (26)庾信谓魏使尉瑾曰:“我在邺,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太平广记·蒲萄》卷四一一)
  (27)随口应声,高下精粗,狂无节制,低昂疾徐,因势而出,虽欲强之而不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卷一六四)
  在古代汉语中,“巨”和“狂”未见与助动词连用,而“奇”却能够与“能”、“会”等助动词组合,如:
  (28)是时猎者,闻鹿所言。且惊且怪,衣毛为竖。其奇能言,识出人情。(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鹿母经》)
  (29)唐柳泽《上睿宗书》:“夫小人弄臣,易合于意,奇会淫巧,多适于心,臣恐狎于非德,滋为奢怠。”(《全唐文》卷二七七)
  因此,判断一个词是否是程度副词以及它的虚化程度,不能仅凭借其是否与助动词组合来判断,程度副词的形成标记应该是它能否修饰性状形容词。另外,判断一个词是否是新词,需要通过历史文献的调查。要注意区别新词、词的新义以及古义在现代汉语中的激活等问题。“巨”、“奇”、“狂”三个程度副词从产生之初到现在,所见文献中皆有用例。只是二十世纪的文献中,“巨”、“狂”二词的用例少见,二十一世纪又大量出现。所以,三个程度副词的用法是古义的激活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