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传说头绪多(2)



  以杨戬为二郎神,其传说十分荒诞。杨戬是北宋末宦官,受到徽宗宠信,任彰化军节度使,后升检校少保。立“西城所”,索民间田契,夺为公田。又在济、郓数州湖泊内征收船航费。每年增田租钱至十余缗,为民众所切齿痛恨。宋·洪迈《夷坚支志》卷五“杨戬馆客”中载,杨戬贵盛时有姬妾数十人,一次他外出时间较长,其姬妾遂与馆客发生了男女关系,而且情不可遏。后杨戬察知,暗中派人将馆客阉掉,“俨然成一宦者”。此事被明人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编成“任君用恣乐深闺,杨太尉戏宫馆客”短篇小说。在冯梦龙编《醒世恒言》卷十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短篇小说中,描写宋徽宗宫人韩夫人在宦官杨戬府养病,一日至清源妙道二郎神庙上香,庙官孙神通会妖术,扮成二郎神夜入杨府私通韩夫人。事发后,杨戬先请王法官失利,后请潘道士击落一只皮靴,由此顺藤摸瓜,勘破此案。作者在篇末说明:“原系京师老郎传流,至今编入野史。”显然是作者根据宋元以来流传故事整理编写的。这篇小说与“杨戬馆客”内容有若干相似,或许是一种流传的不同版本。从北宋末,经过金、元流传至明初,不晓何缘,竟将二郎神与杨戬合二为一。在明嘉靖三十四年无名氏《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祐民忠孝二郎宝卷》中讲述了杨二郎的身世。“有一人,姓杨名天佑,金童临凡”,与斗牛宫“仙女云华侍长”发生关系,云华生下一子杨二郎。孙悟空奉命将云华压在太行山,而“斗牛宫里西王母,来取二郎上天宫”。二郎长大后,得知此事,劈山救母。他有“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与“梅山七圣”结拜弟兄,有“白马、白犬”,他救母后还将孙悟空压在山中。此宝卷若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应为乙卯年,若按壬戌年则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以最晚时计算也比最早出版金陵世德堂刻《西游记》本早三十年,其中有关二郎神身世的内容与《西游记》吻合,而且还牵连上与悟空的恩怨,很值得研究。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西王母姓杨,讳回”,而在诸种传说和宝卷中又说二郎神与西王母有着血缘关系,或是她的外甥,或是她的外孙子,也许他姓杨与此有关吧。杨二郎的形象变化很大,在《二郎宝卷》中他是救母英雄,敢于向守旧势力斗争,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叛逆精神,但在后来出现的《新编说唱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和《新编说唱沉香太子全传》等中,他保守、专横,反对妹妹三仙圣母私凡,把她压在华山之下,结果引出他的外甥沉香太子,又像他当年一样劈山救母。杨二郎的传说虽属无稽之谈,但自元明清以来却在民间流传甚广,被许多小说、戏曲采纳,成为最正宗的说法。
  第四谈谈道教中的二郎神赵昱。
  赵昱字仲明,是青城山隐士,从李珏学道。据托名唐·柳宗元《龙城录》载,隋炀帝时屡次征召不就,后为蜀郡嘉州太守。因郡内“潭中有老蛟,为害日久,截没舟船,蜀江人患之”。赵昱为了根除水患,乃“持刀投水”,与恶蛟苦斗,使“江水尽赤”,“左手执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郡中人十分感戴,“视为神明”。唐太宗时封赵昱“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唐玄宗幸蜀,“加封为赤城王”。据《八闽通志》载,宋真宗赵恒时又“加封清源妙道真君”,入道教的神谱了。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清源妙道真君”条中,以《龙城录》为基础,又参照了民间种种传说,增添出“时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圣”之新内容。又说隋末天下大乱,他“弃官隐去,不知所终”。但是,每逢嘉州江水涨溢之时,蜀人在茫茫“青雾中”,见赵昱骑着“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显然已入神道了。此中“七圣”之说出现较早,前面提到李二郎的助手七位猎人,《西游记》中“义结梅山七圣”和《封神演义》中杨戬“伏梅山七怪”,大概都受到此说的影响。在元无名氏《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杂剧和明初无名氏《灌口二郎斩健蛟》等杂剧中,都有赵昱封为“清源妙道二郎真君”,“同眉山七圣”仗剑入水“斩了健蛟”情节。在元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中,先介绍了赵昱当年与“梅山七圣”斩健蛟事,封“二郎真君”事。因齐天大圣上天宫盗金丹、御酒,于是乾天大仙请赵昱到花果山水帘洞捉妖。赵昱因素知齐天大圣神通广大,有些犹豫。在乾天大仙鼓励下,他手持“三尖两刃刀,跨下独角异兽”,带领“细犬冲围破阵”,又有“梅山七圣”相助,终于擒住齐天大圣。至于二郎神改为杨戬,应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之功。
  最后谈谈佛教传说中二郎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