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新课标下的历史激趣策略

作者:陈 涛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但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和意识性等特点,更使得中学历史教学长期遭遇学生冷遇。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唯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课堂。
  
  一、兴趣源于深度探究
  
  历史课堂绝不是简单的讲堂,历史课堂应充满了教师的智慧与学生的深度思考。当历史课堂变成简单诵记时,唯情唯美的历史便成了一堆死物,让学生望而生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探究能力,唯有教者引导有方,学生学得投入,才能感悟一片愉悦的历史妙境。
  例一:学习《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时,课文中有如下内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教师可补充如下材料:2005年,德日印巴四国联盟掀起了联合国改革浪潮,其中核心内容便是四国“争常”,鉴于日本缺乏对历史问题的反省,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争常”;2005年10月17日,正当中国人民欢庆“神六”飞船胜利返回的时候,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师生探究如下问题:
  1.从日本发展的历史角度看,为何小泉纯一郎不放弃参拜靖国神社?而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在国内支持率极高说明了什么?
  2.日本争“常”的野心何在?日本争“常”为何以失败告终?
  3.从日本的崛起中我们可以借鉴怎样的历史经验?
  4.我国提出的中日关系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有何深意,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是否是对这一原则的极大背叛?
  如此极具挑战的问题,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纷纷根据自己所学,探究这些问题的实质。甚至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相关内容,学习日本的发展历程,认识了一个真实的日本,了解了最为真切的中日关系。这种认识,绝不是教师简单的说教可以解决的,而在于学生的深度探究。事实证明,深度的历史课堂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趣味盎然的历史课堂,这样的教学显得更具活力。
  
  二、兴趣源于热点透视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信息的闭塞与资料的缺乏,他们往往对于外界的热点问题无法获知,无法理解。利用时常出现的国际热点问题,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极好时机。
  例二:2006年1月4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因深度中风住院接受手术治疗。2006年2月11日,沙龙病情恶化再次接受手术。在学习《动荡的中东地区》一课时,教师可做出如下教学设计:
  1.试谈论巴以矛盾的历史由来;
  2.试分析巴以矛盾的历史走向;
  3.分析阿拉法特与沙龙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
  4.如果你是安南,如何调解中东矛盾?
  这一系列的历史探究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懂得历史与现实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不可或缺,但搜集资料显然作用更高,将历史的课堂无限延伸,让历史充满了现实的气息,也唯有如此,才让历史课堂充满魅力。
  例三:2006年3月11日,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突然死于海牙国际刑事法庭的监狱中。由于相隔较远,学生们对南联盟战争认识不清,更无法理解米洛舍维奇之死的影响。学习“科索沃战争”一节时,教师可做出如下教学安排:
  1.了解科索沃战争的历史根源;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何跳过联合国悍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
  3.2006年5月8日是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7周年祭日,你如何看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如此行径?
  4.分析米洛舍维奇之死与海牙国际法庭的地位。
  尽管对这一些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认真阅读了教师帮他们搜集的种种资料后,很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实际上,学生在关注科索沃战争的同时,也表现出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战争的谴责,对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有了一个更为直接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来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更为深刻更有思想性。
  当把大量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恰当地引进历史课堂后,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寂、远古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富有时代感。让热点走进课堂,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真正让历史与现实相联,使历史学习避免了“纸上谈兵”的窘境,从而使历史教学更具实效更有魅力。
  
  三、兴趣源于课余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而言,想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必须将学习与他们的爱好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四:学习《美国的独立》这一课,简单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对于美国有着更为直接的认识。教师适时的提出以下问题,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1)同学们都喜欢篮球、喜欢NBA,在本课中你可以看出哪些球队的名称?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波士顿倾茶事件)、萨克拉门托国王队(萨拉托加战役)。(2)其实有一支NBA球队与独立宣言的签署紧密相联,你知道是哪一支?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缺乏历史知识的学生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当教师指出独立宣言签署的时间是1776年,地点是费城时,所有人不由自主地喊出:费城76人队。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又彰显着教师知识的广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五:学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电影与历史”这一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重要意义,推荐影片《血战台儿庄》、《珍珠港》、《风语者》等。想在课堂上看完整部是不可能的,可以采取指导学生课后自主观赏、课堂播放片断的方式。当激烈战斗的场面与我军忘我奋战的画面展现出来时,每个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正是影视资料的魅力之所在。影视作品极易让学生获得共鸣,但庞杂的影视资料也需要教师细细筛选,跳开那些充满暴力血腥的画面,去除表现浪漫爱情的情节,只需展示一个鲜活的战争场景就足够了。
  例六:历史学习更应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密不可分。在教学《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前,可以借林肯总统的评价“引起一场战争的可爱女人”来介绍斯陀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还可以借《乱世佳人》这部文学经典来表现美国南北战争前南北不同的人生观,理解南北战争的必然性以及北方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文学作品是历史的最佳载体,许多历史知识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但历史不等同于文学,教师只需要借用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足够了,无需分析作品本身。
  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的激趣方式万千,当单调呆板的历史课堂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联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往往更具实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单调乏味的历史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也正是这样的个性化的课堂,才让历史课迸发出迷人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