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

作者:李晓蓉




  “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所谓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就是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工作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在农村普通初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就是对未来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学习和掌握农业知识、技术和致富信息,以适应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增强他们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参与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在农村初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习和掌握产业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农村后备劳动者,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农村劳动力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这就要求农村初中实行绿色证书教育。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农村职业教育主要形式的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这是在农村普通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三教统筹”,培养和确保较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劳动力,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通过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制度,使人们对合格的新型农民有了明确的标准,为把职前教育与在职成人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相互衔接的机制提供了条件,对于农村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为适应新课程结构的调整,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就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学校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多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将为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过分追求学业高分,综合素养低,主动学习能力差的状况提供有利条件。
  课程的类型有:(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那么“绿色证书”教育属于哪一类课程呢?笔者认为它属于经验课程、综合课程,也属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而且还属于必修课程。
  新的课程计划调整了课时比例,综合实践活动拥有了6%—8%的课时,地方与校本课程拥有了10%—12%的课时。为此,农村普通初中一、二年级的“绿色证书”教育理论培训周学时至少要在地方与校本课程课时中安排2学时,另外还要结合当地实际安排一定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第三,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族素质的举足轻重的大问题。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制度。
  第四,为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农村初中实行“绿色证书”教育,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强调多学科的渗透,包含了生物、物理、化学和环境科学等自然学科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不仅不能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和知识的灌输,而且应该要把实际操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二者的课时比例一般以6:4为宜。
  我们如何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呢?
  第一,必须做到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巩固率和毕业率。
  2.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3.有利于把农业技术、经营和管理等内容纳入教育内容,形成农村基础教育新的模式。
  第二,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1.应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前提下,坚持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通用技能、职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避免过早职业化。
  3.要依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农业经济、科技、主导产业等,并考虑当地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色证书”教育的内容。
  4.严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第三,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绿色证书”教育的落实。
  农村初中课程实施“绿色证书”教育的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绿色证书”教育落到实处,教研部门必须认真组织结业考试,并将其结业成绩作为参加中考的必备条件,学校校长更应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过去不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好不好,办得成功与否,就是看升学率,当然这是不可否认的,也是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做到的。但是,升学的学生毕竟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要回到农村第一线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搞好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开足和上好“绿色证书”教育这一课。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第四,加强教研,提高“绿色证书”教育的教学质量。
  1.“绿色证书”教育是一项探索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加强“绿色证书” 教育研究是深入推进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任课教师必须提高认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2.学习各种先进教法,博采众家之长,开展课题研究;课题承担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知识,掌握必需的测试、统计、分析手段,规范课题研究的实施程序和操作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能力基础。
  3.加强管理,增强教研实效。教师将研究内容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做到备课有体现、授课有体现、论文有体现;学校“绿色证书”教研组或学科备课组要发挥群体研究优势,紧紧围绕课题,群策群力,开展专题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学校“绿色证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要建立“绿色证书”教育科研管理、考评、奖励制度,教研部门要定期指导检查,切实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和终端管理,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进一步推动“绿色证书”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总之,在农村初中普遍实行“绿色证书”教育,是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意识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绿色证书”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树立热爱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技术和技能,使他们能尽快地成为合格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