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多元高效,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
作者:段再武
新课程实验促使我们对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进行重新解读,新课程标准也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的重构与再生。基于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自身的思想艺术特点,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对教学具有稳定应用价值和实践探究意义的文学作品内容理解教学模式,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基本线索品析模式
所谓基本线索,就是串通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内容,在结构上起到内在的统领作用的一条主线,散文一般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所谓“神”,就是文章的线索,它能够把文章的所有内容纲举目张地统领起来,抓住了它,就能够居高临下地审视文章,从而深入地剖析文章内容。因此,基本线索品析模式适合于散文文体教学,其主要教学程序可拟定为:初读找线索——精读理文脉——美读品文情。例如,学习丰子恺的《山中避雨》,就要紧紧抓住这篇散文的情调——音乐和儿童的美好契合,欣赏文中融为一体的文情、画意、音乐的感染力和儿童心灵的单纯美好。又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这根线索,就可以分析作者在当时的心情和景色的互动情况。心随景变,情中有景,淡淡的月色和淡淡的喜悦及哀愁互相交融。《天山景物记》的线索是作者的进山路线,由外到内由低向高,天山的迷人风光和丰饶物产在作者笔下井井有条地铺叙开来。
二、情节细节分析模式
情节的铺叙和细节的描写是小说的主要表达手法。情节曲折紧凑,细节生动传神,是优秀小说的共有特征,通过情节分析和细节品析,有助于全面理解作品的人物和内容,因此,小说的阅读教学不能不重视情节和细节。情节细节分析模式适合于记叙文或小说文体的教学,其主要教学程序可拟为:通读知情节——析读抓细节——研读通文意。比如《一碗阳春面》中,作者就处处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变化。母子三人的衣着打扮,三人吃面的数量,老板夫妇的表情变化,没有一处是随意写的,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又比如《小桔灯》中,人物描写处处表现了小孩子的表情和动作,处处是那么入情入理。小女孩的搬动椅子用“挪”,看人是抬头看,打电话爬上椅子,我在房间里面,是用耳朵听到。这些细节表现了小女孩的幼小和能干。
三、情景解析模式
中国诗歌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诗人一般用景物来蕴涵自己的情感,即所谓景中有情,情化为景,诗情和画意相结合。分析了景物的特点,理解景中的情感,就等于理解了诗歌的内涵。部分诗歌及散文作品的阅读教学可以用情景解析的方法。其主要教学程序可拟为:自读解情景——品读揣内涵——诵读抒豪情。比如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我们认真分析上阕的景物描写,理解气魄宏大的“湘江秋景图”,就知道毛泽东的伟大胸怀,有主宰中国大地的远大志向,有“浪遏飞舟”的伟大气魄。还有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横写万里长江,纵写千年历史,场面雄奇壮观。这是一个英雄的场面,气势雄伟,为下面写周瑜出场做好了铺垫,也为作者的情感抒发做好了充分准备。
情景解析模式的长处是抓住了作品表达上的主要艺术特征,因此便于领会作品的思想主旨。但对于不少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以意境营造为胜,而主题深刻、表达独特、艺术个性突出的作品,这种方法却有浅尝辄止之嫌,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艺术赏析模式
艺术赏析模式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克服情景解析模式较为浮浅的弱点,带领我们更全面、更透彻地领悟和欣赏作品。艺术赏析模式的主要程序可拟为:美读思风格——议读寻诗眼——赏读悟神韵。例如,中国古代诗词有非常丰富的美学内涵,教学时如果只是读一读,分析分析,不带领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双双投入的审美鉴赏,那么所得必定浅薄。鉴赏诗歌,可以用抓诗眼的方法。如阅读《朝发白帝城》,可以抓住“轻”字来展开。诗人于流放途中遇赦,心情畅快,船行如飞,归心似箭,全在一个“轻”字上表现出来了。又比如欣赏《枫桥夜泊》一诗:夜静更深,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幽幽入眠。主人公无法入睡,伏枕听时,寒山寺的钟声徐徐撞击心扉。整个画面中,所有的孤独、寂寞都系于一个“愁”字了!
构建教的模式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的模式,引导学生优化学习过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学生的个体行为,它是根据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作品特点、学生情绪、教师优势等进行的一种再设计和再创造活动,一般模式只是创造的依据,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其要义,取其“神”而去其“形”,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来选择和优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