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人文性——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石

作者:周元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文性的含义就是人与文化,人是文化中的人,人性、人道、人的本质、自我实现等一直是人文性所关注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和自我实现,促进完整人性和完全人格的发展。因此,新课程强调的人文性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都尽力把人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更是将人文性定为课程性质的特点之一,可见,人文性与思想品德教育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
  
  民族的文化,传递着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情感。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就是文以载“文”(人文)和文以载“情”。在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如何以文激情,以文教人,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当代青少年的视野广阔,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对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有所知晓,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潮流更是趋之若骛,但其中不少人的判断能力却很脆弱或者不去判断,具有明显的盲目从众性。因而,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性体现的就是以正面引导为主,尽力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参与,耳濡目染,感悟其内在丰富的蕴涵与魅力。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五课第二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时,老师将课堂搬到了舞蹈室,当一曲悠扬动听的《巴山舞》旋律响起,视频和老师优美的《巴山舞》舞蹈一同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他们是那么的兴奋,老师说:“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民族精神的传播、弘扬和建设跳起来吧。”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在师生同舞中,老师把《巴山舞》如何起源于巴文化,宜昌特色,且如今仍深受人们喜爱的背景作讲解……这节课的情景至今在同学们的心中仍记忆犹新。
  
  二、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因此,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中的人文性,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起去记录心路的旅程和对成长的思考,不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期待吗?
  在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中,既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对待他们,也不应以完美无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而应该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实际出发,可以根据他们已有的经历或者曾经体验过的事,开展一些活动。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上册第四课第二节《感悟青春》教学之前,老师有意识倡议在班上成立“爱心助学社”,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把同学们在校内用过的废纸和饮料瓶收集起来卖后的钱,由“爱心助学社”捐助给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学购买学习用品。在上《感悟青春》一课时,老师请同学们谈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后的切身感受,一位同学说:“自从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后,我们班里的环境更整洁了,我们学校变得更漂亮了。不仅自己增强了勤俭节约的观念,而且还帮助了同学。在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中,我们初步体会到了青春成长的美好。”
  
  三、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与思想情感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其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思想感情是丰富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尽管思维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也明显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因而,在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丰富学生思想情感过程中,只有注重人文性,才能收到实效。
  学习与发展尽管在一个个同学身上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相同的,但是有规律的。有的同学爱好学习,有的同学爱好文艺,有的同学爱好体育,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爱好小制作,有的同学却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和无所谓。在教学时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人文关怀显得尤其关键。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下册第六课第一节《知识助我成长》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一个最能表现自己能力的创新作品,注明所含的知识或者原理,在全班展示评比。在第二天的《知识助我成长》教学与展示评比中,结果一位爱好小制作同学和一位平时看起来对什么都无所谓同学的作品,出乎意料地被评为一等奖。同学们强烈要求他们对其作品创作进行了经验介绍,掌声和欢呼声不断,这两位同学的脸上荡漾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从此以后,他们两个人的学习一天比一天勤奋起来,正如他们在一篇作文中同时写到“是知识改变了我,我真诚地感谢思想品德老师上的那节课”。
  
  四、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能以更加强盛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现代民族之林,在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人生态度中,开拓进取和不断创新,增强人文性,让同学们学会承受挫折,不断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人生之路,既有一马平川的坦途,更有山重水复的坎坷。能否正确对待挫折,往往是体现一个人品德修养水平的试金石。青少年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情绪低落,信心不足,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引导他们确立积极进取人生态度,人文性就好似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能燃起他们心中之火。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下册第五课第二节《挫折面前也从容》教学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在播放了动画片《宝莲灯》片段后,要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特别是对其中“灯在心中,心在灯中,心在灯在,心死灯灭”四句话喜爱之致,在帮助主人公想办法战胜挫折的不知不觉中,一种“走过风雨是晴天”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悄悄地在他们心中树立起来了。
  
  五、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在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的素质发展如何,对他一生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青少年在形成优良品德,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良诱惑,要抵制就需要有坚强意志。同样,我们伟大祖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除了需要有坚强意志外,还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中,融入人文性无疑更有益处。
  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困难、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马克思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当代青少年直接关乎我们祖国的未来,所以,培养其良好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下册第六课第二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教学时,老师把同学们带到了学校附近的还没有开发好的风景区——太阳山,分组开展爬山比赛。要求是注意安全,爬到山顶后结合课文《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内容,交流爬山感受。尽管到达山顶后都很累,但是,同学们个个都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争先恐后说起自己小组在爬山时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如何相互帮助,终于到达山顶的心得。从他们青春荡漾的脸上和交流的言语中,老师十分满意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课文《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内容的深刻理解。
  总之,思想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具有人文性的人,人文蕴涵在思想品德培养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帮助同学们实现自我成长,就能激发其创造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的和受过教育的人,才真正是个体的人,是社会的人,是文化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具有生命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