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书面检查”不如“口头检讨”

作者:段志东




  一日到年级组做日常巡查,在一年级办公室见到一个男孩,正站着扒在教师书桌上写什么。凑近一看,小男孩正在写检查,只写了几十个字,因有些字不会写空着,其意我不完全明白。问他咋回事?他说是吃早餐的时候不小心把同学的牛奶拂到了,正好倒在那位同学的身上。没想到那位同学大哭大闹起来,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教室秩序一时大乱,老师便要他到办公室写检查。他写的最后一句话是“qǐng老师月亮我”。看着他写的“检讨书”,我不由地想笑,但我笑不出来。
  让犯有“错误”的学生写书面检查(又称检讨书、保证书),是一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方法,他们希望学生通过回顾事件经过,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错误之所在,并保证今后不再重犯。作为一种惩戒手段,其教育效果是否尽如人意呢?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至少对小学生而言不尽如此。
  小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奇怪。都说“学校是允许犯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施行教育的前提。学生的错误“千姿百态”,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些错误是因一时疏忽造成的,有的错误是故意捣蛋造成的,有些错误几乎没有不良后果,而有的错误却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师者如何教育一时犯错的学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这是检验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技巧的“试金石”。任何意气用事、简单粗暴的做法固然于事无补和不负责任,但一味地让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写书面检讨也不符合其心身特点。
  表面看来,习惯于让违纪学生写书面检查的教师也有道理:写书面检查可以促使学生深刻地反思,并且,写书面检查就像立下字据,有字据在手,要再犯就难了。其实不然,因为这仅仅是用成年人的思维习惯度量儿童的心思而已。处于身心发展初期的少年儿童,性格尚未定型,情绪难以自控,意志游移不定,同一错误都难免重犯,别说类似的以及其他的错误了。事实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看到,每个班经常写检讨的总是少数几个人,说明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错误意识和敌对情绪,导致学生屡教不改。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变“书面检查”为“口头检讨”,则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学生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帮助,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交流,使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有利于消除学生顾虑,弄清事情真相;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坦陈自己的想法,认识自己的错误。和风细雨般的开导过后,稍加严厉的批评也往往能够被接受,“错误”也就能成为我们教育学生并使之进步的契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在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老师的宽容和理解带给学生的将是心灵的震撼与感悟。从这种意义上说,“书面检查”显然不如“口头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