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创新·民主·趣味
作者:于建宏
一、创新——让生活成为综合实践课的源头活水
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综合实践课必须遵循“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着眼于生活,使生活成为其源头活水。
我们滨海县是名酒五醍浆的产地,近年来却出现了“滨海人不喝五醍浆”的奇怪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反常?在全县大力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能否创造性地打好五醍浆这张牌,不仅关系到滨海的地方经济,更体现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开展这样一个活动:超市寻“五醍”——饭店访“五醍”——酒厂查根源。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到商场超市烟酒专柜去调查了解酒的品牌有多少种,什么酒最畅销,五醍浆占销量的几分之几?然后到各个饭店去拜访顾客,现场采访他们喜欢喝什么酒,为什么不喝五醍浆?最后到酒厂去查找根源,看是酒的质量问题不过关还是商业宣传不到位抑或价格偏高等等,然后写出创造性建议来。可以说这样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大胆地创新。因为创新,本来不为孩子们关心的习以为常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孩子们大胆地走上社会去“寻”、“访”、“查”,既锻炼了自己,又能为社会创造效益。
二、民主——让学生真正成为综合实践课的主人
综合实践课没有讲台,没有常规的班级授课形式,更多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必须强化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师生之间的平等。
学完《虎门销烟》后,学生提出了“鸦片战争是怎么爆发的?”“为什么销烟不用水而用生石灰?”“世界上还有哪些毒品?”等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将其罗列起来后可按课题招标,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然后请来社会、自然等课任老师,各自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研究需要要聘请指导老师,共同解决要探索的问题。这种学生自主选题、聘任辅导教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意识,是其他学科课程难以实现的。
三、趣味——让孩子不断尝到参与的乐趣
综合实践课不是科学研究课,教者必须联系实践,始终把握学生兴趣趋向,使他们始终以高涨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在轻松、愉悦之中参与活动,不断尝到参与的乐趣。
针对县城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上好这样的综合实践课。
(一)提问题,争做“智多星”
组织学生参观县城卫生死角,并针对此提问题,提得越多的可评为“智多星”。学生很快就能提出“这些垃圾哪里来的?”“垃圾中有没有有用的成份?”“能否变废为宝?”等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依各人研究兴趣组成研究小组。
(二)探讨问题,争做“聪明一休”
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图书馆借资料,上网去查寻,拜访有关环保专家,通过多种渠道去解决这些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写一篇小型调查报告,最终评选“聪明一休”。
(三)搞小展览,做“小诺贝尔”
引导孩子们到垃圾中拣“宝”,然后把他们制作成各种“工艺品”,组织召开一次展览会,让孩子们亲手把自己用垃圾做的工艺品展示出来,并作自我介绍,同学们互评,最有创意的授予“小诺贝尔”称号。
提问题——探讨问题——搞小展览,做“智多星”——“聪明一休”——“小诺贝尔”,孩子们不断品尝参与的乐趣,综合实践课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课。
创新——民主——趣味,上好上活综合实践课,引领孩子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使他们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扇窗子,只要打开,就会看到蕴藏着的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