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和探索者

作者:唐青云




  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着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主渠道。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老师应该也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一节课,设计种种方法,创设种种情境,使学生的主动性被激活,真正能各抒己见。表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人认为以下两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在教学中,“教”要为“学”服务,老师必须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给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改编加工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学会创造、学会探索、发展自我,使所学的知识学得更宽、更活。例如,在回答某个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观察角度,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就不能一样,甚至千差万别,在这种时候,就可展开讨论的教学形式,让大家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看谁的看法更合理,看谁理解更深、更透。这时,老师可保留学生的看法和想法。表扬他们的参与和发现。这样做,既尊重每个同学,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参与,得到锻炼,得到发展。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还有必要创造一些可以自由选择内容的机会,比如,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可让学生喜欢哪句就把哪句读给大家听。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理解,自己理解了哪句话就读给大家听。自己人喜欢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一段··…·就把它背下来,摘抄下来,积累下来,读给家人听等等。这些形式,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的积极性高,特别是在讨论和背诵时,他们的思维更积极,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特别还能在优美的文学海洋中遨游,树立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性和自主性。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鼓励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学者波利亚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对理解问题有帮助,而又有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让学生试着针对课题提问题。学生就能提出: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呢?2.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小艇的?3.作者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小艇》……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也说明他们积极参与的表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不急于去给他们现成的答案,也不急于让好的同学马上解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给学生充分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获得思想启发。当然,也可查查资料和工具书帮助理解,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就得一改以往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变以“教师讲为主”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自读自悟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