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关爱学生要讲究艺术

作者:杨欣欣




  普天之下,不爱学生的老师屈指可数。爱学生的老师却爱得辛苦。可学生并不因得到师爱而感到幸福,更不因得到师爱而心存感激。老师抱怨:“我把一颗心都掏给学生了,可学生却不领情”,“我可是为了学生好啊”,“难道我爱错了吗”。
  老师爱学生没错。但是爱还要讲究技巧、艺术,否则,会适得其反。
  
  首先,爱要“适人”。
  
  所谓“适人”就是适合这个人的心理、脾性、爱好、需求等。只有适合了这些。对学生的爱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受到欢迎,才会卓有成效。
  现实中。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往往只从一己的认识出发。只要自己认为对的、需要的、该会的就一股脑地倾泻给学生,根本没有关注过学生的认识、情绪、需求、爱好等因素。我们以自我为出发点,把爱强加到学生的头上。这样的爱学生避之惟恐不及,哪里还会心存感激呢?所以,爱学生的首要前提是深入细致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爱学生才能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我的语文课代表高志军,品学兼优。我平时总让他在教室黑板上抄写诗词文章。抄时间长了,我怕耽误他过多的学习时间,就把抄写的东西交给了班长。他为此烦恼不已,直到我看到他的周记了解了他的心结,向他解释清楚,他才释怀。我本意是关心他为他着想,可结果却正好相反。由此我想,爱学生就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这个学生的方式去爱他。这样,他才会沐浴在老师施与的爱的温泉中,愉悦幸福。否则,在被爱者的心里,爱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不仅起不到爱的作用,还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因人施爱。
  
  其次。爱要“适时”。
  
  关爱学生除了要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外,还要适合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等。
  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打瞌睡。我不想让他太尴尬,就在巡回到他旁边时,轻轻碰了碰他,随口开了句玩笑。“别让瞌睡虫感染了别人哟”。谁知他“忽”的一声站起来大声叫到:“我感染谁了?我感染谁了?”我的心一下子酸楚起来,“我这样为他着想,他不领情还和我吵”,想着眼泪就不由自主的往外涌,我顾不上说什么,赶忙走出了教室。等我擦好眼泪、鼻涕,稳定好情绪,一扭头,那个学生竟站在身后。他低者头说:“老师,我错了。”过后我问他怎么那么冲动,他不好意思地说:“您那么说让我同桌听见了。我多没面子呀……”
  还有一件事,让我难忘,给我启迪。我的一个学生是我的邻居,从小看着长大,喜欢他表扬他总爱伸手摸一摸他的脑袋。一次班会(高二时)上,公布“三好”评选结果,念到他的名字时,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他的脑袋(他就坐在讲台旁边)。他把头一偏。大声说:“谁让你摸我的脑袋?”我呆了一下忙说:“对不起。”事后我想,他一定觉得我那样做是把他当小孩子看,在同学面前有失尊严。看来,“适时”还包括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很细腻很敏感,我们要细心深入体察,体察他们多变的心理,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禁忌。以适宜的方式方法去表达我们的关爱。
  
  再次。爱要“适度”。
  
  列宁说:“只要再往前走一小步——看来仿佛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爱学生也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两类学生,老师不易把握好这个度,一类是优秀生,一类是“双困生”。对于前者,老师容易爱“过”;对于后者,老师容易爱“不及”。爱过了头。就爱得糊涂、盲目,容易忽略优秀生身上的小缺点、小毛病;爱“不及”,同样会蒙蔽老师的眼睛,发现不了“双困生”身上的优点、长处。这样。老师不能及时指出纠正优秀生的缺点,不利于优秀生成材成人,也不能及时给“双困生”以肯定激励。帮他们从心灵的阴影里走出来。
  我校有个姓陈的女生。品学兼优,作文写的好。老师总把她的作文作为范文,时间一长,老师就认为她的作文篇篇都好,怎么写都好,不用评改了。结果她因其作文的失利与清华、北大失之交臂。她的失利不能说与老师盲目的爱没有一点关系。
  爱要清醒,不能盲目,要能看到优等生的差距、不足,指导他们改短为长;更要关爱“学困生”,体谅他们心中的焦灼与痛苦,了解他们的缺陷与不足,真诚地帮助他们,持之以恒地关爱他们,使他们走出“学困”的低谷。
  教育是一门科学,爱学生是一门艺术。会爱,爱是春风化雨,涤刷心灵的污垢,滋润灵魂的芬芳;会爱,爱是指路明灯,在黑暗中送去一点光明,在凄冷中馈赠一屡温暖,给迷途人引领正确的道路。学生就像一块急需绿化的土地,我们教师要以文明、智慧的爱绿化他们的心灵、思想。引领他们自觉走上光明正直的人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