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郑桂金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教材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新教材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质疑课本和超越教师,赞美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新教材的改革无论是在教材内容上,还是在对教师的要求上都强调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紧紧跟上教改步伐,积极努力地去开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变“教”为“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是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变单一的教给学生知识的说教型教学模式为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发现地理规律的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自信心是学生树立创新精神的基本条件。同时要求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教师以“身教”代替“说教”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在充分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制定教学“导线”,启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发现结论。如在《海陆变空》的教学中,把介绍板块学说作为导线,让学生明白板块是在不断漂移的,进而使学生搞懂海陆变迁的原因,以及地震、火山带的分布规律。再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会学习方法。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正确的思维方法是“会学知识”的保证,所以,教师应从思维方法训练人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可以说,创造性思维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的流畅性。地理学科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对其成因的探讨,这就必须运用发散性思维。如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分析它的成因,就必须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特征、洋流等多方面去分析。同时,教师应适时启发,将学生多方位的发散性的思维凝聚起来,并将它引向纵深。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向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我们应当积极培养,加强训练。同时也要鼓励和保护学生多思、敢想、敢说的品格,因为它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运用类比法,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创新思维更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灵活性。类比法可以找出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同时,可以使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如经常进行气候类型的比较:亚洲与北美洲气候比较、北美洲与南美洲气候比较、南欧与同纬度亚洲地区气候比较、北非与东亚气候比较等,经常这样训练,可以熟练掌握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并能发现影响气候分布的地理因素。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增强思维的变通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开展讨论,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品质。个性思维品质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思维品质,才会产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独辟蹊径的见解,甚至于产生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这是创新之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大胆质疑,并寻求答案。如对火山、地震、寒潮、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的再思考。提出它们是否存在对人类有利的一面质疑。长期如此训练,就会达到学生个性思维品质渐成,创新精神树立。
  
  (三)创新意境,促使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良好的教育环境,学习氛围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保证。我们应当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创造力焕发的学习氛围,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来思考问题,如多问“如果这样怎么办?”、“地理位置颠倒一下会如何?”、“不同季节情况是否一样?”、“多一个或者少一个因素行吗?”等假设性问题,以引发学生对新情景中地理事物的再认识。
  2.向学生提供开放性信息,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让学生上网收集资料来说明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出了创新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3.加强交流。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集体。地理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人格,尊重创造性,相互交流思想,鼓励创新,形成一个良好的尊重、鼓励、快乐、友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就会在心理安全的基础上获得思维自由,就会大胆地释放创造潜能,学生个体的创造性会逐步发扬光大,形成创造集体。同时它又成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的沃土,激发更强的创新意识,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加强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新教材在课后设计了“活动”内容,通过扎扎实实地组织学生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巩固课本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自主的创新精神。如在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的重要线路”这一活动时,就有学生提出如能在某地架桥、开隧道,可大大缩短路程等创新思想。另外,做野外考察报告或撰写小论文时,都是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大好时机。因此,地理实践活动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教材摒弃单一说教、灌输式教育方式,提倡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树立创新精神营造了极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应主动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动态,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要具备勇于开拓的精神。以丰富的地理教育内涵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形象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