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求知记录表

作者:陈 静




  [摘要]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有很多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学生不能把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甚至于课下拿到老师的面前求教,致使“问题雪球”越来越大,影响成绩,求知记录表就是从激励学生提问这点入手,也是对学生多元评价的体现。
  [关键词]求知识 爱提问 提高成绩
  
  做教育工作这么多年,平时和同事总是会谈到许多学生不懂也不问。虽然在老师的多方面鼓励下仍然是“三缄其口”,同时成绩也就很难提高,而总是提倡让老师主动去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又不太现实,而且也很难照顾到全面,这时笔者就想到是否可以通过另一种评价手段来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呢?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求知记录表。
  什么是求知记录表呢?它又能发挥怎样的用处呢?“求”就是求取, “知”就是知识,也就是记录求取知识的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作为一名初级中学的教师,笔者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求取更多知识的人数和次数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急剧下降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原因有三:
  1.学生由小学步入初中后,他们会从原来只学习语文和数学两门功课而一跃变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微机等共计十一门。科目数量的骤然增加使得许多学生出现顾此失彼,严重偏科的情况,乃至厌学,厌问。
  2.学习方法不对头。由原来的死记硬背转变为活学活用,这也使得许多早已适应了小学学习方法的学生到了初中后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好多知识掌握的不到位。即便有了问题也不知如何问,或者说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
  3.“怕”问题。这里又分两种“怕”,其一是有的学生怕问题太难或太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或嘲笑;其二是还有一些学生想问题,可又顾及面子.怕同学说自己巴结老师等等
  由于这些情况.使得学生们由一只只活泼好动。爱说爱笑的“快乐小鸟”变成了一株株爱面子,顾及人言的“含羞草”。那么,怎样帮助他们打开这个“心结”?怎样使那些不会问题、不爱问题、想问不敢问的学生能够排除干扰,让他们想问、敢问、会问、爱问,向老师大胆开口呢?是否能为他们构建一个自由问题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发挥呢?因为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习得知识。为此,笔者设计了这个“求知”记录表。
  
  如上图所示:
  那么,它又应该怎样利用如何发挥作用呢?
  首先,问题前由学生自己在相关栏处写清相应的内容,待老师解答完毕以后由教师签字并在备注处写上寄语。
  第二,此表由学习委员每周从班主任处领取并发给学生,每生5张。假如能在一周内用完,就可将用过的交回,再领5张;假如一周内用不完,也要到学习委员处登记用过的和没用过的张数.并且周周做总结。
  第三,班主任要在平时多与学习委员和任课教师交流沟通。对学生问题的质量和次数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第四,班主任利用每周一的班会课,对总结情况进行评价。表扬问问题多。问问题质量高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激励并带动欠主动的学生,久而久之,在全班形成一股爱问题,会问题,以问题多为荣的良好氛围。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每月通过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向表现好的学生的家长通报。如“王蔷同学积极问题,求知欲高,学习进步快,受到师生好评”,“李青同学在数学上爱问题,成绩有提高”等等。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强了家长和学校的联系,还能让家长了解到教师对学生成绩提高所做的努力与付出。使得学生、学校和家长三位一体,共同提高,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