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探寻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路径
作者:袁振才
(一)健全组织、制定规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保障
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建立健全组织、制定规范、抓好落实,明确教科研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责,使教科研有人抓、有人管,整合教导处、教科室的力量,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实践,联系能够定期提供咨询的专家或教研员,组成教科研专业引领小组。从而为教科研提供组织保障。
在组织保障之上还要建立制度保障,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教科研制度,使学校形成民主、开放的教研氛围。如制定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研奖励制度,学校课题申报制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等。在创建教研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教研、科研、师训、干训要逐步实现一体化整合,研修一体的局面。
(二)营造氛围、倡导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应积极创设一种崇尚学习、崇尚研究的氛围,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协商、交流、促进的学校文化。使学校逐步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教研氛围的创设。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科研等,以此促进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学校还要为教师营造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给予教师情感上的关心,事业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构建学习型组织。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群体组织的影响和推动,构建学习型组织,必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的学校组织结构和学习机制,它是指学校为适应时代变革和教育需要而生成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以体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与发展为宗旨的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可以促使教师围绕学校共同目标,持续不断学习,体验生命的价值,焕发生命的活力,在相关的学习、交流、合作与竞争中,共同进步,形成教师与学校整体协调发展的共生机制。
(三)立足研究、深层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
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倡导者斯腾豪斯指出:“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种各样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这里,教师是实践者、研究者、体验者,以研究、体验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学习培训融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对教师成长的研究得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对教学的反思和经验的相互交流成了每位教师成长的食粮……”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是连接教师经验和教学行为的桥梁。它能够消除职业倦怠。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进行反思呢?首先要树立反思意识。培养反思品质。其次要明确反思的内容,确定反思形式。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教学设计等。反思的形式包括:教学个案分析、小组交流反思、课例反思等。再次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可以是课前的前瞻性反思、课中的调控反思、课后的批判性反思。最后要把反思的结果运用到实践中,改进实践。
(四)教育论坛、教学沙龙,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教育论坛可以围绕教师关心的问题确立一个话题,论坛上教师畅谈教育理想,交流教学体会,介绍教学经验,传授育人方法,切磋教学技艺,交谈教学设计与反思。它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是一种共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特别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交流思想、展示才华、共商发展的舞台。
教学沙龙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它能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通过讨论、争论,各种观点互相碰撞,达成共识,消弭分歧;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校本培训、整体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就是以学习为平台,以研究为手段,体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成研究型教师,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校本培训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课堂和教学案例交流。开放课堂和教学案例交流是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促进课堂内部改革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新课改的落脚点。开放课堂打破了教室和学科的壁垒,使教师不再在孤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开放课堂和教学案例交流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通过教学观摩、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可以促进教师的协作与交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我区的实验小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堂对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开放,让家长和学生参与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
2.名师、骨干教师引领。专业引领特别是名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求索之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着一个“高原期”。如果此时请名师、骨干教师来现场指导,就能帮助教师迅速成长。
上海教科院的顾泠沅和王洁教授做了一项调查——“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的帮助最大?”结果显示:与跟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互听课、讨论的占0.7%;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的占5.9%;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的占11.1%;专家、优秀教师与自己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并研究改进的占57.7%: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的占24.6%。研究表明。教师需要课例、案例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为此,我区的英才中学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现场诊断。现场诊断式培训是就教师课堂教学中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的地方,在课后进行会诊,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协助教师作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从而追求最佳方案。这种形式使当事者和参与会诊的教师都得到提高。现场诊断的主要环节是“听、诊、改”。听:听教师的上课:诊: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诊断,包括肯定优点,提出不足,分析原因;改:授课教师要根据大家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设计。
4.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方法。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集中解决某个特定的教学问题,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促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改善提高。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用“微格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学习有关理论;观看示范课录像;备课;再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是反思评价。
此外,校本培训还可以采取:课例研究、案例剖析、主题性校本培训、教育行动研究等形式。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历久恒新的话题。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就没有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丰富,途径多样。同时,教师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效工程。学校应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整体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