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学会感恩就拥有美好未来
作者:吕 杰
从一年级开始,每个节日我们班的孩子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礼物:一张小小的书签、一个小小的气球、一块甜甜的糖果、一句快乐的祝福。每当看到孩子们绽放的笑脸,我都很欣慰。人们都说爱是不需要回报不需要感谢的,可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再那一次次付出后,我开始有所期待。我期待有人能对老师说声谢谢。尤其是看到办公室里老师们收到学生的祝贺时洋洋得意的神情、听到孩子们互相祝贺的话语时。我的那份期待更加强烈。不说吧,心里的酸楚向谁诉说;说出来吧,又怕别人说我所做的根本就不应该要求回报。经过几次三番的考虑。我终于向学生们道出了心里真实的想法。
令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纷纷向我送上羞涩的祝福。递上香甜的“平安果”。我被孩子们震撼了,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将所有的苹果洗净。精心地打皮、切成小块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圣诞节的快乐。孩子们有的大口大口地咀嚼着苹果,果汁溅到衣服上也全然不顾;有的像捧着宝贝一样捧着一块小小的苹果,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失去;有的说老师如果这块苹果永远不会腐烂就好了,我会把它珍藏。有的说老师我虽然吃掉了它。但我会把它放在我的心里让它永远鲜亮香甜。说实话,感谢孩子们让我感受了生命和爱绽放的光彩。
事后,我不断的反思,我的孩子们少了什么呢?思前想后,我想到,对,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学习好,更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做人,怎样学会去感恩,有一颗敢于表达自己情感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生的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常怀着感恩之心,我们往往会牢记自己的付出,却容易忘记感恩。爱因斯坦说过“每天我都要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我们只是个普通的人,不可能像伟人那样对人类有卓越的贡献。但当我们赤裸裸地来到人世,从无知直到长大成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亲朋好友和无数陌生人给予的一切,我们被爱紧紧围绕着,许许多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奉献着、付出着,我们难道不应该永远记住所有人和事,所有爱和恩,为此承担一份歉疚,珍惜现有的一切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及时的向那些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由衷的感谢吗?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作为教师应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习惯了接受父母师长的爱,却不懂得关爱他人。针对这种情况,我班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开展为父母多做事活动,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对父母多说知心话,用心观察父母为我所做的事情,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每天送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感恩他人(同学、亲友)的真诚帮助。见面后要主动问候;得到帮助后要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事后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定期为同学或班级做好事,或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每学期帮助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同学或者亲朋,通过一封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我们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谢老师,因为老师给了我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我们感谢身边的所有人,因为人离不开群体,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惟有关爱他人,才能收获和平与快乐。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