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师生是“学习共同体”

作者:沈玉娥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一)创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铺垫好师生交流与合作的情感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师生交流与合作
  1.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在学习“中国政区”时,利用地图接龙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我国行政区的名称。
  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就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并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求意向,可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成功体验,稳定兴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问题时,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快乐。还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当提问遇到“卡壳”时,如果教师不负责任地让其坐下来,就会逐渐泯灭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厌倦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所期望的。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扶上一把,使他们取得点滴成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那么,他们就能得到成功的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的兴趣。
  4.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学,启迪兴趣。地理是一门涉猎面很广,从微观到宏观都有所覆盖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模型、录音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手段最能引起感官的感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是实行师生合作学习的关键,通过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将水资源的情况讲述给学生后,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了冲突,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了解地球号称“水球”,地球表面71%是海洋,水是地球的主要构成要素,但新知识则说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贫乏,使学生陷入困惑中,此时便急于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师要学会观察和倾听
  1.观察学生的表情。教师在课堂上,不止是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不断观察和倾听学生的表现和声音,适时采取措施。
  2.观察学生的行为。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行为是生气勃勃还是死气沉沉;是一边思考、一边书写紧张忙碌着还是冷漠、坐等浪费时间;是主动的自负其责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应付;是与同学共享合作还是独来独往,如果是前者,说明学生在与你交流、合作。
  3.教师要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通过倾听来辨别学生是否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具有条理性,是否具有独到的见解。在学生大声发表看法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创新的“火花”。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倾听,从观察和倾听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