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以人为本

作者:张利锋




  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应该成为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当前落实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也日趋活跃,我校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思考,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让师生的潜能在课堂中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自主发展,体现生命价值。
  
  (一)不断探究改进,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校注重发挥教材与教师的自身优势,历经三次改进,逐步实现了有效备课。
  第一阶段:力求教案“实用、有新意、有现场教学感”。课改实验初期,我校提倡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依据学生实际、个人理解,对教材内容灵活取舍、整合、拓展;可依据教材难易度、学生接受程度适当调整课时,编写详略因需而定;对自己认为有创意的设计和课后最满意的教学环节可作标记、说明,方便日后翻阅查看。
  第二阶段:个人探究与小范围集体备课有机结合。实践中,我们发现新课程、新教材、新观念的“新”常使教师们自发地凑在一起探讨交流。为此,我校尝试组织教师小范围集体备课。
  第三阶段:推出无纸化备课。日前,现代信息技术已逐渐应用教学领域,我校克服资金、设备紧缺的困难,逐步实施无纸化备课。无纸化备课综合前两个阶段的备课优势,即让教师在共备的基础上均分课时、打印教案。
  
  (二)主张个性弘扬,激活课堂
  
  拥有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弘扬个性是教育创新的保证。我校遵循新课程要求,尽可能让师生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发展,使他们体验教与学的快乐,并以此激活课堂。
  1.引导——让教师个性彰显。
  从客观上分析,每位教师年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其中当然包括教师有别于他人的优势。如何让教师优势展示,沿正确方向发展,是我校激活课堂的首要突破口。
  第一,改进备课方式,给教师提供一个研究、探究课堂教学的时空。
  第二,课堂上取消束缚教师个人优势发挥的条框,为形成“教学个性”提供自由。
  第三,允许教师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敢于跳出陈规旧式,尽可能发挥个人优势,形成“教学个性”。
  第四,领导深入课堂,发现教师闪光点,挖掘教师潜在优势与之探讨,使潜能发展成为独特的教学风格。
  2.尊重——让学生个性飞扬。
  班上有多少学生就多少有差异的个体,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同步发展,但我们可以运用教学策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发展。我校提出每位教师都要尊重学生,营建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与表达自主、自由、有安全感,让个性得以张扬。
  
  (三)重视引领激励,提高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下的好课堂呢?实验初期教师很茫然,他们有时觉得好课离自己很远,似乎望尘莫及。为消除这种想法,我校注重引领、激励所有教师,使他们逐渐走进新课程,触摸好课。
  1.加强学习培训,引领教师走近好课。
  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我校认为,让教师全员参加学习与培训,是尽快转变教育观念的必经之路。
  第一,组织有效学习。一是规定教师自学纲领性文件,主要是21世纪课程改革《方案》、《纲要》、新课标、实验工作通讯、实验工作简报;二是学校随时把报纸、杂志中发现的典型案例、教案、课堂教学论文印发给教师,供大家借鉴;三是学校每年出资让教师自主选择订阅相关报刊学习。要求学习时做记录、写体会。
  第二,争取外出培训。对于外出参观、考察、研究等活动,我校都争取让教师分期分批参加,给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当市、区两级组织各类研究课、展示课时,我校也尽量让教师参加,使他们近距离接触好课。对参加培训听课的老师,我校还要求他们学好、记好,回来后传达好。
  第三,观看优质课。对于课改实验中涌现的好课或课堂片断,我校留心搜集录像资料,分学科、分年级组织教师观看研究,做到边看边议:哪儿最优秀,我们从中学什么,哪些做法可以为我所用,哪些地方或环节若改进会更好些……对于课中精彩环节或有争议处,就反复播放再研讨。
  2.组织评优活动,激励教师上出好课。
  实践中,我校开展合理的竞争,使教师在互比互学中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一,推出校内典型课,发挥示范激励作用。我们把一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贴近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分别推出来,让她们把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先知、先悟,先行进行展示,让大家亲临自然情景中的好课,引起他们自身观念冲突,引发他们上出好课的愿望。这一举措深受教师欢迎,他们觉得自己身边的课更真实、更具指导性。
  第二,开展课堂评优,激发教师上出好课的热情。每学期我校都组织一次献课评优活动,教师自主选择内容,精心设计准备一课时,根据内容订出上课时间,学校组织同学科、同年级人员进行听课,评课。这一活动中教师们热情很高,他们有时跨学科、跨年级地参与评课听课,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提高自己已成为教师内部需求。几轮课堂评比之后,每位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老教师的积极参与、敢于创新更是令人欣慰。